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宁波援疆|医疗援疆接力深耕 保障新疆库车群众安康

来源:民生周刊2025-09-29 11:26:26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 王红丽

宁波对口援建的春风,吹拂着库车1.5万平方公里。一批批医疗人才带着先进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从甬江河畔跨越山海奔赴龟兹故地,躬身践行“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用医者仁心为库车百姓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真的非常感谢医生,太感谢他们了!”8月26日,库车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病房内,阿孜古丽·塔依尔喀满心感激—她17岁的弟弟此前因拖拉机翻车,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膀胱破裂等多发伤,并引发失血性休克,一度生命垂危,家属近乎绝望。在多学科协作下,医生护士们抓住最佳抢救时机,开展深静脉穿刺输血、膀胱修补造瘘及骨盆外固定术等急救手术,患者经一周ICU治疗后病情平稳,后续又完成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现在已能自主进食、翻身,恢复良好。

在库车,像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急诊外科主任唐成龙坦言,两年前,医院对这类患者仅能进行基本生命维持后转往上级医院。如今,库车市人民医院医护力量强了,这类病患已能在医院得到妥善救治,急诊急救能力大幅提升。这离不开宁波医疗的大力支援。

构建守护生命新防线

急诊科是守护患者生命通道的“前沿阵地”,是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冠心病突发、肾绞痛突发、小儿惊厥、车祸外伤急救……在这里,每一次任务都是与生命赛跑,每一刻都惊心动魄。这份生命守护的重任,因援疆医者的到来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2023年5月,宁波第十一批第一期7名医疗援疆专家进驻库车市人民医院,专业领域涵盖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2024年11月,第二期7名心血管、急诊、肝胆、妇科、神经外科、中医等领域的专家接过接力棒,再赴这片热土。怎样在前人基础上推动库车市人民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诊疗,成为第十一批援疆团队的重要课题。

第十一批援疆医生、库车市人民医院院长陈志华(右三)在查房。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危重症专家陈志华作为第十一批医疗援疆团队领队,同时就任库车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到任后,他带领职能科室开展行政查房,聚焦临床重点专科,现场破解手术室流程梗阻、打破科室协作壁垒。还牵头修订制度,从学科建设、资源整合、制度完善到医疗质量控制、护理队伍建设,构建起精细化的医院管理体系。

针对医院急诊科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陈志华力主急诊科原地扩建,加快建设急诊中心。

处暑时节,与目前医院急诊科大楼仅一墙之隔的急诊中心施工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宁波援疆医生也正联合库车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一场场创伤急救知识培训。“秋收时节外伤高发,现在基层处理能力强了,老百姓不用急着往市里跑,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阿格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汪晓晖说。

第二期援疆专家、宁波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蒋森表示,当前他的工作重点是创伤中心建设,既要做好基层科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还要推进创伤理念普及。这些援疆医者深知群众对优质医疗的渴望、国家对新疆发展的重视,更深知肩上责任之重,他们以温润而坚韧的力量,滋养着库车的健康希望。

在家门口实现精准诊疗

8月22日,库车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手术室内,柔性援疆专家、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薛尧一手持探头,一手握穿刺针,目光紧盯着屏幕影像,精准规划每一步穿刺路线。这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穿刺术,正悄然改写库车肾脏病诊疗的历史。

肾脏疾病是库车的常见慢性病,但此前当地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肾穿刺活检术,患者需辗转数百公里前往上级医院。为破解这一困局,医疗援疆团队协助库车市人民医院引进全自动肾穿刺枪,选送医护骨干赴上级医院进修,从穿刺操作、标本处理到并发症急救、多学科协作,手把手将“硬技术”教扎实。

当天接受手术的65岁老人,已被双下肢水肿困扰两年,近两个月症状加重,临床初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唯有病理检查能明确病因。术中,手术团队通过超声精准锁定患者右肾下极,病理科同步备好标本固定液,多学科协作,仅用数十分钟便完成了手术。病理结果出炉,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标准—不仅使肾脏病确诊周期大幅缩短,更打破了“精准诊断必须去三甲医院”的局限。患者无须再奔波,握着医生的手连说“在家门口就把病看明白了”。

这场手术的成功,是库车精准医疗突破的一个缩影。今年元旦刚过,58岁的王大爷拿着肺部CT 报告在呼吸科诊室发愁,半年来的肺部阴影始终无法明确原因。“大爷别慌,我们能做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很快就能明确诊断。” 本地医生的话让王大爷安了心。在宁波援疆专家的指导下,手术顺利取出病变组织,结果显示为良性结节,王大爷激动地拉着医生的手说:“以前还得去乌鲁木齐检查,现在太方便了。”几乎同时,科室还为一名左肺支气管狭窄患者实施了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当患者摘下氧气面罩,清晰地说出“能顺畅呼吸了”时,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都红了眼眶。

两年来,类似的技术突破在库车市人民医院各科室不断发生:“熊猫血”患儿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救回生命;首例颅脑肿瘤切除术填补神经外科空白;首例超声引导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实现“心脏介入治疗不出库车”……一批高难度手术落地生根,让库车在心血管、神经、胸科等领域实现技术飞跃。

目前,在援疆医疗团队推动下,库车市人民医院已建成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第十一批援疆医疗团队累计开展手术1100余台,其中37.6%为四级手术,22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曾经“看病难”的边疆群众,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精准诊疗。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碰到梭形细胞肿瘤,怎么选抗体才能又准又不浪费?”在库车市人民医院病理诊断室显微镜前,本地医生冯大娃问道。

银白色的十人共览显微镜如同精密的共享视觉中枢,将同一幅组织切片影像实时投射到多位年轻医生眼中。柔性援疆专家、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乳腺亚专科副主任医师李海莉正带领年轻医生读片析理。

李海莉表示,将通过多样化带教培训,提升科室病理诊断能力和规范化建设,推动穿刺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强化手术标本处理的规范性与诊断闭环管理,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病理人才,助力临床精准诊疗决策,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显微课堂”,是宁波医疗援疆“双导师制”的日常—每位宁波专家都要求定向培养一名本地骨干。这是援疆团队领队陈志华提出的创新之举,并推动众多宁波专家在库车市人民医院成立名医工作室。

为协助病理科掌握免疫组化技术,陈志华曾连续一个多月泡在实验室,从试剂储存温度到实验室布局规划、操作流程梳理,事无巨细手把手指导。

病理科主任金红霞说:“有了宁波专家的带教和设备的更新,我们不仅能独立精准诊断,还能指导临床制定化疗方案。”

培养“带不走的队伍”,更有体系化的“传帮带”。8月29日,宁波德中口腔医院“口腔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暨“李敬名医工作室”落户库车。宁波德中口腔医院集团总院长褚胜利表示,将发挥专科联盟优势,通过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体系建立,激活科室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优质的医疗服务深深扎根于当地,长久地惠及百姓。

2010年至今,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创新实施“组团帮扶+柔性援疆+大专科”三维协同医疗援疆模式,先后选派5批10期62名“组团式”援疆医生,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5亿元,建成库车市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3家乡镇卫生院以及“甬库云端医疗服务平台”,引进12个名医工作室和360多名柔性援疆医生,促成师徒结对102对,50多项技术填补库车医疗领域空白,助力库车市人民医院高分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评验收,并在全自治区县级医院医疗综合指数排名中位居前列。

柔性援疆医生、宁波市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励超(左)在为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

从“显微课堂”到“名医工作室”,从师徒结对到全自动医疗设备落地,宁波医疗援疆早已走出“送医送药”的“输血”模式,转向“造血”新路。自2024年11月起,库车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介入技术达标率从42% 提升至91%,本地医护已能独立开展基础介入操作,4个月无技术断层。业务也从“仅妇科复检”拓展到肌骨、新生儿颅脑、心脏超声及介入治疗,成了基层精准医疗的“主力军”。

“过去超声科只能做诊断,现在我们能自主完成穿刺活检、置管引流等介入治疗,真正从‘辅助科室’变成‘治疗主力’。”超声科主任赵灵珊感慨。

这场跨越4500公里的医疗援建,彰显着甬库两地的深厚情谊。库车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永兴说:“宁波医疗援疆一棒接一棒地‘深耕细作’,每一步都踩在了库车医疗发展的‘痛点’上,也暖在了百姓的心坎里。我们会把这份‘甬库情谊’转化为发展动力,让宁波援疆交出的‘民生幸福答卷’,在我们手里续写出更多温暖故事。”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0期、9月29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医疗援疆接力深耕   保障库车群众安康》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