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2025-09-29 13:04:01
记者 向子丰 崔杨臻
近年来,“电子黑板”以演示便捷、交互丰富、粉尘污染少的优势得以在全国中小学快速普及。数据显示,在学校安装的信息化设备中,电子黑板普及率已超过电脑和实物投影。与此同时,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反映电子黑板存在质量差、使用时间过长、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学生视力下降,有人呼吁取缔电子黑板,用回传统黑板。
在一次家长会上,广西南宁市的李女士坐在教室后排。“教室后排到讲台大约有七八米远,而电子黑板的尺寸大约是80厘米乘120厘米。我的裸眼视力有5.0,看老师的课件都比较吃力。这样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也影响孩子们的学习质量。”李女士说。
有的电子黑板屏幕分辨率较差,还会出现花屏、黑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当地一所小学有2个班级电子黑板坏了,模糊不清晰,影响老师教学质量,对孩子眼睛也不好,家长多次反映,也没有更换。还有学生家长反映,靠窗座位的学生看屏幕会反光。
对此,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教育局回复表示,该学校配备鸿河电子白板20块,也有班级使用老式白板,学校使用液晶投影进行改造,效果比鸿河电子白板稍差。区教育局已有采购计划,但要等待资金到位。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助理王一茗对北京、河北多所中小学电子黑板使用情况调研后发现,由于电子黑板大多为嵌入式一体化设备,不易拆解、更换、维修,导致一些存在显示问题的电子黑板“带病运转”,易致学生视力受损。
学生和家长反映最多的还是电子黑板使用时长过长的问题。根据2018年教育部等8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在实际操作中,超时并不鲜见。山东济南市的小学生孙同学今年10岁,但已经近视三四年了,他说,“目前除了数学课,其他课程基本全程使用电子屏,长时间盯着看,眼睛就会发酸。”
还有一些电子黑板被当作电视使用。湖南长沙市一名小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我女儿所在的小学,体育课有时候在室内上。体育老师就播放动画片给学生看,学生乐意,老师也轻松。”还有部分家长反映,老师会在课间使用电子黑板为学生播放趣味影音,电子黑板的使用时间可能远超规定的教学时间。
除去设备损坏和使用时间过长等客观因素,还有不少读者反映对电子黑板使用不当,比如课件字号太小、字数过多、教师切换课件速度过快等问题。有学生反映,“老师切换课件速度特别快,我还没来得及记下重点,页面就跳走了。”
对此,山东济南市辅仁学校小学段负责人汪静表示,信息化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教师上课制作的课件是教学辅助。学校对每节课使用的PPT张数有限制,对于PPT背景、字号、颜色也有要求。同时,每节课老师依然会有结构化板书。”当然,汪静也承认,不排除有的学校老师,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做的是规范使用标准,而不是退回原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胡翔认为,个体视力受到生理、环境、行为等多元因素的复杂影响,不能简单地将孩子近视归因于电子黑板的使用。使用电子黑板对学生学习具有许多正面效果,比如增强互动式学习体验、调用丰富多媒体资源、回溯学习过程、改进教学过程等。“电子黑板要想更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技术可实现的功能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有机整合,切实发挥技术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作用。”胡翔说。
“但是,电子黑板的不当使用会增加儿童的近视率。学校应通过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长、优化教室光线环境、保持合理用眼距离、保障设备质量等方式,降低电子黑板使用对视力的影响。学校与家长也要密切配合,通过定期检查视力、增加户外运动时长等方式确保孩子的视力健康。”胡翔表示,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形成电子黑板领域专门的国家标准,加强监管,制定并细化学校电子教学设备的使用规范,加强家校联动,主动释疑解惑,减少社会对新技术的误解。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