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民生为大”援疆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副教授彭俊:让高质量医疗服务扎根南疆大地

来源:民生周刊2025-11-13 11:21:24

民生周刊记者   张兵   □ 实习生    蔡雅琪

2024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副教授彭俊跨越5000多公里,从广东广州来到新疆喀什,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征程。

一身白大褂,一颗医者心,一份援疆志,彭俊肩负起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院长助理的重任,带领团队攻克高危麻醉难题,以“师带徒”模式培养本土医疗人才,让南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以技破局,筑牢麻醉安全防线

“这里的硬件设备其实不差,真正薄弱的是‘软件’—医疗质量意识和规范流程。”早在2023年首次来喀什参加学术交流时,彭俊就发现,当地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追求意识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这里的百姓不仅需要‘看得上病’,更需要‘看得好病’。”彭俊说。

彭俊(右)术前看望患者小圆圆。

面对南疆复杂危重病例集中的现实,彭俊选择迎难而上。身高168厘米、体重430斤的居先生是他接诊的一个典型病例。居先生BMI高达76,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术前血氧饱和度长期在85%至90%之间,麻醉风险极高。

彭俊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出“可视化技术导航+精准麻醉管理+减阿片多模式镇痛+目标导向容量治疗”四位一体方案。术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清醒气管插管,全程精准控制。手术结束仅10分钟,居先生即恢复意识、脱离呼吸机,术后第4天便顺利出院,创下南疆地区胃减容手术麻醉新纪录。

此外,彭俊还带领团队为8个月大、患有巨大腹膜后肿瘤的患儿小圆圆成功实施麻醉。在多学科协作和精准的围术期管理下,患儿术后即刻拔管,7天后康复出院,避免了远赴外地就医的奔波与负担。
一系列高难度麻醉的成功,打破了以往因麻醉能力不足限制当地外科手术开展的困局。

授人以渔,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援疆不是单向‘输血’,更要帮助当地实现自我‘造血’。”拥有24年临床经验的彭俊深知,只有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才能实现当地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他积极推行“师带徒”模式,重点培养本地骨干,构建人才梯队。

热孜宛古丽·伊克木是彭俊的徒弟之一。从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到高危手术的麻醉管理,彭俊都手把手带教、倾囊相授。在居先生的手术中,热孜宛古丽全程参与,熟练掌握了经鼻高流量氧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除了临床带教,彭俊还鼓励徒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升综合能力。他指导热孜宛古丽以居先生的特殊病例参加全国青年麻醉医师病例比赛,先后夺得南疆赛区第一名和全疆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科室在国家级学术比赛中“零”的突破。

“这不只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信心的突破。”彭俊欣慰地说。目前,他带领的科室团队已能独立处理90%的高危麻醉,并成功将术前自体血采集与回输等技术落地推广,申报自治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彭俊(中)与两名徒弟合影。

从制度建设到人才培养,从规范流程到科研启蒙,一支扎根当地、持续进步的麻醉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用心用情,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好病

彭俊的援疆选择,源于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他的舅爷爷曾在新疆伊犁奉献一生,伯父为援外事业牺牲。这种奉献精神,从小就在彭俊的心中生根发芽。尽管家中有一对年幼的儿女和4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但在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彭俊毅然奔赴边疆,续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家族传承。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患者,彭俊主动学习维吾尔语常用句。“我是你的麻醉医生,别担心,我们会照顾好你。”几句简单而真诚的安抚,迅速拉近了医患距离。曾有一位他在广州救治过的肝移植患者,得知他在喀什援疆,专程赶到医院看望。那份跨越万里的牵挂,让他深刻感受到医患之间的深情厚谊。

彭俊积极推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优化麻醉管理,帮助患者实现术后早苏醒、早拔管、早出院。无论是430斤的居先生,还是肿瘤患儿小圆圆,均未进入ICU,大幅节约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在彭俊看来,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得好病,是健康中国战略最实在的落地。

“双向奔赴,开启光明未来。”彭俊这样总结他的援疆体会,这同时也是他对喀什最美好的祝愿。从广州到喀什,5000多公里的距离,凝聚成一段充满温度的生命守护。彭俊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有医者的大爱与担当。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助力喀什医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也为民族团结写下了生动而深情的注脚。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23期、11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跨越5000多公里,书写医疗援疆“粤喀答卷”(主题)彭俊:让高质量医疗服务扎根南疆大地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