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11-20 23:38:09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被列为主要目标之一。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
11月18日,以“‘民生为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论坛由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领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地方党委和政府负责人、相关领域企业家代表等参加本次论坛。
广东金融学院校长易行健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十五五”时期,需通过政策协同路径系统推进,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以下是演讲全文。
以民生为本 构建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广东金融学院校长 易行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并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202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约37%,出口占GDP比重18.86%,显示对外部环境仍较敏感;内部看,居民消费占GDP比重39.92%,远低于美国的68.20%,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4.5%,投资贡献率25.2%,内需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居民收入预期不稳、社保不完善等问题制约消费能力。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14元,增长5.3%,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长期徘徊在43%-44%,低于全球均值。消费结构方面,恩格尔系数为29.8%,服务性消费占比46.1%,仍低于欧盟7个百分点。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显著偏低。2024年,我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仅占GDP的3.1%,低于美国(约6.3%)。社保支出不足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制约消费能力提升。
因此,《建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明确通过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经济质的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

易行健作主旨演讲。
居民消费支出的五大核心决定因素
消费增长乏力,根源在于多重因素的系统性制约,主要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财富与收入分配格局。金融抑制、市场分割等因素导致居民收入占比长期偏低。而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平等,通过信贷约束、流动性约束等渠道降低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
二是人口结构变迁。人口老龄化的寿命效应占据主导,预期寿命延长使在职者为保障退休后生活而增加储蓄。“半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社保缺失和就业不稳定,强化了预防性储蓄动机。
三是社保体系完善程度。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限、失业保险覆盖面窄,居民为应对不确定性增加储蓄。
四是金融发展水平与家庭资产负债表结构。低效金融体系制约了居民跨期消费平滑能力,信贷约束使中低收入家庭难以平滑收入波动。较高房价挤占消费支出空间。
五是供给侧因素。当前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优质消费场景缺乏、消费环境有待优化,制约消费潜力释放。
加大对人的投资形成内生增长动力
投资支出核心受制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市场利率的对比。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5%,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压低资本效率,影响投资意愿。
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关键在于形成“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而效果取决于投资类型:劳动密集型投资能直接创造岗位,快速转化为居民收入与消费需求;技术密集型投资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弱。
当前投资结构,偏重资本密集型项目,对人的投资不足,制约了投资向收入和消费的有效传导。《建议》强调加大对人的投资,这是对传统投资理论的重要拓展。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边际生产率,直接提高工资水平;医疗和社会保障投资降低不确定性,减少预防性储蓄,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对人的投资直接增强人力资本存量,形成内生性收入增长动力,使消费扩张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之上。

易行健作主旨演讲。
构建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2024年以来,广东省构建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的政策体系,通过刺激消费来牵引投资,通过高质量投资来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提升消费能力。比如,创新实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市场化运作”模式提振消费,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等方案,组建超万亿元产业基金培育前沿产业,以有效投资创造未来消费场景。
立足全国,建议从七个方面系统构建内需主导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产业就业协同机制,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提升收入预期与消费能力。
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提高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增强消费信心。
四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五是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强化投资与消费的联动效应。
六是优化消费供给和环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新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
七是破除统一大市场建设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综上,“十五五”时期,需通过政策协同路径系统推进,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有机统一,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内需主导型发展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民生周刊》记者李贤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