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善达网2015-05-07 11:07:26 效应 明星 苏亮
在时尚圈和公益圈里都颇具名气的“芭莎明星慈善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场结合了明星与公益筹款的活动已持续了十余年,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成立还不满两年,大家对它的认知可能也更多地停留在闪耀的明星助阵和拍卖筹款上。而在这个年轻的公益基金背后,我们看到的也是一位年轻的美女秘书长,她的名字,叫苏亮。
与苏亮的约访了数次才得以成行,因为她真的很忙,见面的当天也似乎是刚刚从会议中脱身。高挑的身材,利落的短发,休闲的装束,眼前的这位秘书长和想象中有所不同,但又给人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没有太多寒暄,在一个春末的午前,伴着窗外烈烈的风声和暖暖的阳光,我们开始了一段关于公益和生活的对话。
“做公益压力也比较大”
善达网:来到“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前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跨界和转行做公益?
苏亮:以前是做财务顾问,为企业融资,现在做的一方面是给项目做筹款,另一方面是为捐款人找符合他捐款意愿的项目。两个工作性质大致是一样的,比如在考察项目时,要看基金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这跟企业管理是差不多的。虽然前后的工作有一些关联度,但有些地方也是从零开始。比如说专业做公益要面临财务公开和信息透明的问题。在宣传方面,之前也没接触过,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媒体,要向公众倡导公益理念,怎样更好地发挥媒体作用,包括怎样把我们的项目呈现给大家,这也是现在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善达网:对公益的理解?
苏亮:做此工作前有过一些捐助经验,跟朋友做过小型的拍卖会,为得病的孩子筹款,当时觉得公益就是筹些资金捐给机构或个人。但是后来发现,公益包括的面很广,除了帮助最需要的人,很多时候还要解决政府和个人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大众对公益的参与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因为中国的公益发展还是很短的,除去官方背景的,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成立也就是十多年的时间,连基金会的时间都这么短,更不要说大众的公益理念,大家都需要成长和进一步的完善。让更多的人接受公益是一个公共利益,不是说去帮助一个和你不相干的人,或者公益只是有钱人要做的事情,这需要通过一些宣传慢慢去改变,最终一个好的社会是大家都去关注弱势群体,把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当做自己的问题,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
善达网:做这份工作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苏亮:会比较节省资源,比如水,觉得很习以为常,但看到甘肃这些地方的很多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剃的是光头,因为他们没有水去洗头。有人问你们多长时间洗一次澡,他们都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洗澡,7、8岁,甚至十几岁的孩子可能都从来没有洗过澡。所以再回到你的生活中,你在洗手洗澡的时候,自然就会感觉到,你所拥有的水就像是奢侈品一样,所以会更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
善达网:对于一个公益慈善基金的实际操盘人,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苏亮:对行业的热情很重要,驱动自己不断去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整个基金在筹款方面、宣传方面,项目管理方面我都要不断学习,这样机构的能力才能有所增加。
善达网:觉得压力大吗?
苏亮:这是我最有热情,最喜欢的一份工作,当然压力也比较大,如果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是带领一个团队做事。
“明星效应有时比捐款更有效”
善达网:“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有一个理念是“通过和最高效的基金会、NGO合作,开发最有意义的贫弱群体救助项目”,是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和项目的?
苏亮:我们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主要会关注贫弱群体的生存状态、文化医疗教育等方面,只要符合大的范畴,都有可能合作。目前的项目主要是儿童群体,选择项目时会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这个项目是针对某个弱势人群的社会问题设计的,并且这个社会问题有一定的重要性,值得大家去关注。之后在行业内对这个项目做调研和口碑上的了解,会比较注重捐赠人对它的评价和反馈。另外会看项目完成后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短期的效果,而是能一定程度解决我们最初关注的问题,能改变现状。
善达网:基金的捐款来源有哪些,以什么方式为主?
苏亮:企业和个人都会有,而慈善夜是最重要的一个筹款方式,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形式与其他基金会合作,一起做些筹款的活动。毕竟,我们做慈善拍卖、慈善晚宴还是有比较多经验的,像2013年与“真爱梦想”的合作,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善达网:如何看待明星捐款和明星效应?
苏亮:做公益无论是直接捐款还是发声支持公益,或是以个人参加公益活动的行为来号召粉丝关注公益,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也希望做一种倡导,让大家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偶像们以身作则把公益理念带给粉丝,有时候也是比捐款都更加有效的方式,因为有些公益可能不是需要钱,而是需要志愿者和其他的支持。
善达网:在移动端成为主流捐款方式后,是否会布局移动网络筹款?
苏亮:我们也在使用这些平台,也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有更好的筹款效果,现在处于学习和摸索中,之前我们试过用偶像来宣传,未来也会向其他基金会学习。另一方面也会向合作伙伴对接一些明星资源,但筹款更多的还是建立在项目本身,包括项目介绍怎样用更吸引人的方式,项目做到公开透明。
善达网:如何做到公开透明?
苏亮:我觉得行业内的人总体上都是做得比较认真和尽心的,有时候会因为反馈不及时而使公众产生误解。因为我们的项目是与基金会合作的,已经有了基金会反馈,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做自己的加工和整理,把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及时公布出来。
“把困难当作常态”
善达网:4月2日,一条名为“据说这是亚洲最有范儿的幼儿园,没有之一”的微信在芭莎公益慈善基金的公众号发布,短短几天,这篇文章的阅读数就超过了两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苏亮:我们的项目本身给人超预期的感觉,其次考虑到了大家转发的习惯和需求,而最重要的是引发受众的共鸣,让大家愿意与更多朋友分享。之前也没有想到,预估能过五千或过万就很好了,因为我们的粉丝量是很少的。这篇文章无论从标题,内容呈现方式都是新的探索,是秉承着今年总体的策略和基调撰写的,可以说达到了效果,也远远超过了目标。发稿那天是在青海看项目的出差途中,晚上十点多,当时有篇稿件已经准备发了,题目是某项目启动仪式,内容也是很中规中矩的稿件,当时就觉得不太满意,后来我们内部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花半个小时时间讨论出了现在用的题目,之后把内容也进行了重新编辑。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很多工作要跳出原有的限定框,不要觉得公益组织的新闻就是这样发的,或者新闻通稿就是这样的,我觉得新媒体传播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办法让人眼前一亮,就没有办法达到好的传播。
善达网:“芭莎”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公益基金,发展现状如何?有怎样的规划?
苏亮:明星慈善夜这个品牌到今年已经第13年了,但是到成立专业的基金来说,到今年年底才满两年,而且有专职人员也是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我们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公益的整个行业,人才都是比较短缺的,像新媒体筹款,对普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新事物,对公益行业来说更是。筹款方面、项目的管理方面都需要人才,包括我们也想拓宽慈善夜以外的筹款方式,所以高级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培养都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事情。
另外,我们希望通过慈善夜做到,每年让公众知晓一个弱势人群的问题,然后把相关好的项目带给大家,最后通过慈善夜为好的项目募款。因为募款和传播都是我们的长项,我们的定位也是资助型的基金,希望通过自己的优势去资助好的项目。
善达网:有没有具体的目标,觉得在工作中有哪些困难?
苏亮:觉得尽力把工作做好,目标没有具体或量化。希望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捐款人服务,在公益倡导、传播方面发挥最大化优势。
困难每个机构都会有,我们也有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把有困难当作常态就好了。对我个人来说,一开始要学很多新的东西,处理很多事情,也会觉得很受挫,但现在基本上觉得有问题要去解决才是正常的状态,所以从心态上会有本质的区别,不会很纠结和痛苦,觉得这些就是要面对的。
因为付出,所以快乐
在大学时期,苏亮就资助过甘肃山区的孩子上学,后来在英国留学时,她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当时鼓励年轻人做公益的氛围和机制,让她印象很深。如今在做公益项目时,苏亮觉得快乐公益的理念很重要,她曾去到兰州最贫困的地方,到机场后需要再坐五六个小时的车到村子里,虽然地处偏僻,但那里的孩子并没有愁眉苦脸,觉得自己的情况很糟,他需要的也许只是教育资源的公平,而不是外界的情感怜悯,那么帮助他实现平等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很快乐的过程,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加他的快乐。
苏亮说,很多人都寻找生活的意义,而选择了这份工作,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去提供帮助,让接受帮助的人把给他们的爱心也传播出去,爱的力量很大,一个有爱的社会,接受爱的人,行为也会不一样。
苏亮还在朋友圈写下过这样一段话:“其实多和做公益的朋友和志愿者接触,发现大家都会谈到一点,就是我们在做公益的路上,受益最多的其实是自己。我们找到信仰,找到幸福,找到志同道合者。付出真的更快乐,看到自己的努力所能带来的改变,或许是一个微笑,或许是就此不同的人生,感觉真的很好!”
(左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