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乡村振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建设仍需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5-12 15:01:51 用地

摘要: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诸多的复杂问题当中土地如何使用?如何合理有效高效科学使用?4月30日,在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诸多的复杂问题当中,土地如何使用?如何合理有效高效科学使用?4月30日,在京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多种模式实现节约集约用地

“在新型城镇化中,同样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认为,从现在开始到今后的十年、二十年仍然是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们仍然要推动节约优先战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当前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当中,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中仍存脱离实际贪大求洋的建设方式,严重浪费建筑空间和土地资源;城市建造方式和用地方式,耗能费地,形成严重的城市病;侵占优质耕地、冲击耕保红线、危及生态安全等问题。

要推动节地的模式来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城镇的发展,胡存智提出三种模式。一是推动人车分流、交通优先、绿色运行的节地型城市建设方式。采用这种建造方式,是通过建设这种节地的方式来构建新型的交通模式,来构建节地的紧凑型的城市建造。二是要开展立体城市的建设方式,节约大量的建设空间和土地资源。立体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紧凑型的高就业、高福利、低成本、可持续的理想城市。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资源以及城市病等各种各样问题,打造紧凑型的产生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三是轨道交通导向型土地综合开发模式的推动。轨道交通型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称之为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其有三个特点,即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多功能有机结合,实施落实公交优先理念。

节地紧凑型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是大势所趋

“不合理的城镇化发展会对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问题上,如街区有限的绿地被大量开垦,高速公路过度建设,低质量的建筑设施都影响到了整个城市化良好的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Patrick Haverman认为,我们可以考虑将土地利用与运输方式相结合,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相结合,限制城市无计划扩张发展,抓住机会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等,中国可以在全世界城市化转型方面起到一个领先的作用,建立一个更适合人居的城市化环境。

有学者表示,节地紧凑型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规划,沿着轨道交通干线形成有效的城市布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离不开交通为导向的这么一个枢纽,因此大量的城市将来都会在交通沿线形成有效的布局。由于节地紧凑型城市的开发模式,所具有的功能多样化,交通便捷这些特征,对于增加土地收入,发展商业服务等这些产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这样的节地方式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型城镇化核心机制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城镇化是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传统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由于土地要素具有不可移动性特征,人地关系的优化调整变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有学者认为,传统城镇化的运行机制难以持续,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机制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涨价归公,实现利益共享,推动社会转型,以增规划指标,促减人地现状规模,缓减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条件是由三重软约束变为三重硬约束,形成有效的预算约束、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

本届峰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单位联合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孙龙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