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善达网2015-05-13 13:02:35 良方 儿童
今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陈爱曾就失踪儿童问题,发出建立新生儿指纹档案发出呼吁:“建立新生儿指纹档案,对于及时寻找和解救失踪儿童,降低事故处理成本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大有裨益”。
在下面这6个国家,是如何寻找失踪儿童的,他们又有什么良方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官民合作多管齐下
美国儿童失踪数量惊人,美国司法部称每年接到近80万宗儿童失踪或遭绑架报案,其中70多万宗是由于家长和孩子沟通不畅或孩子离家出走造成的,99%的失踪儿童最后都能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不过,在美国,每年仍有几千宗失踪案属于非亲属绑架性质,真正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案件为100宗左右。为了寻找失踪儿童,美国投入了巨大的警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参与的全方位系统。
美国国会于1982年通过了《少年儿童失踪法》,促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一旦儿童遭到诱拐或绑架,联邦调查局会立即介入,开展高效的搜救行动。除了接到报案后紧急行动,美国还设有“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开通多种语言全天候的热线救助服务。失踪儿童家长可以借助该中心网站制作标准化的寻人公告,也可以请求该中心出动配有警犬的专业搜救小组。人们常在美国的一些邮局里看到寻找失踪儿童的传单,每张传单上印有儿童的照片和资料,这些传单就是由该中心通过美国邮政署向全国各个邮局网点发布的。自1984年以来,该中心共接到17.4万多起报告,通过社会各方努力,儿童最终被找回的案例高为16万多起。
在处理儿童绑架案方面,美国还专门设有“安珀警戒”系统,这是以1996年美国一名遭绑架和杀害的9岁女童安珀·海格曼命名的公共警戒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电子邮件和短信通知等方式,向公众告知被绑架儿童和绑架嫌犯的身份描述以及作案车辆牌号等线索。自1997年以来,“安珀警戒”系统成功找回了525名被绑架的儿童。如今美国建有120多个此类警戒系统。
此外,在美国,流浪儿童享有上学的权利,可以获得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免费的学校膳食和往返于学校的免费交通。一旦有儿童被发现上街乞讨,立即会被送到儿童福利机构。如果背后有成年人指使,即便指使者是儿童的父母,也将遭到起诉。最后,美国搜救失踪儿童的民间力量也很强大,在沃尔玛等大超市的布告栏里经常能看到民间组织为寻找失踪儿童贴出的告示。
韩国:事先登记儿童指纹和头像
近年来,韩国失踪儿童报案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约1.86万起增至2011年的约2.64万起。韩国警方已于近年开始实行“指纹头像事先登记制”,经监护者申请或同意后,提前登记儿童、痴呆患者等人员的指纹、头像以及其他个人信息,以便快速寻找失踪的儿童和老人等。据韩国警方开设的“安全梦”网站介绍,登记对象不仅包括未满14岁的儿童,同时也包括智障、自闭、精神障碍者和痴呆症患者等。上述人员的监护人可以前往附近的警察局或派出所,或登录相关网站先注册,并在适当的时候补充登记指纹等信息。警方认为,在帮助迷路儿童时,有关人员利用在派出所设置的指纹识别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其监护人。此外,韩国警方还与韩国三大通信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利用手机定位追踪系统协助寻找失踪儿童。
英国:寻找儿童重于首相讲话
英国的儿童拯救报警系统和美国相似,一旦儿童失踪,警报马上传到电台、电视台及各类媒体。即便在首相或重要人士发表讲话期间,电台和电视台也必须立刻插播寻人启事,把被绑架者的照片、特征、失踪地点、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公布出来,让听众、观众、正在路上驾车的人、各地警察马上睁大眼睛,看能否提供线索,因为救命比任何事都大。此外,法国、德国、比利时、希腊都有类似系统。2008年4月,欧盟还建立了泛欧洲的“儿童绑架信息热线”,已有11万使用者,创办者是一位失踪儿童的父母。
印度:32万人捐款寻找失踪儿童
2007年4月3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幕时,印度儿童慈善组织“挽救儿童行动”专门到峰会现场组织抗议活动,要求南亚各国政府重视日益猖獗的儿童买卖问题。如今,印度每年会定期发布“儿童失踪警戒”,散播失踪儿童的照片和数据。目前,该活动已拥有32万名捐款人。
南非:“寻儿”网成功率达八成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西非每年有20多万儿童被贩卖;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这个数字“很可能比实际数字低”。人贩子用很少的钱就可以买走儿童,如果交易不成,就采取绑架的手段。据南非警方2007年公布的数字,南非每年失踪的儿童多达1500名,平均每六个小时就有一名儿童失踪。南非失踪人口局于2001年与美国冠群电脑公司合作建立了南非失踪儿童网站。警方宣称,他们寻获失踪儿童的成功率可达八成。
海地:无合法证件未成年人不得出境
拐卖儿童是海地存在已久的问题,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从2004年以来,每年被拐卖的海地儿童数量大约为2500人,他们大多数通过陆路口岸被带到多米尼加共和国,最后被迫沦为乞丐和妓女,忍受着饥饿和绝望的双重煎熬。2010年海地遭受强烈地震袭击之后,海地孤儿数量进一步增加。尽管一些在海地的外国救援机构与海地政府建立了一套震后寻亲程序,帮助儿童与失散的亲人团聚,但联合国人权专家指出,有一些寻亲组织打着“帮助贫困家长收养儿童”的幌子,拐走数千名儿童,继而转卖给童工雇佣者。这些儿童在被“收养”后,或成为牟利工具,或沦为被施暴的对象。为了防止更多儿童被拐卖,如今海地警察部队中的未成年人保护大队加强边境地区的检查工作,他们拦截每一辆车,对准备过境的儿童或者未成年人以及陪伴他们的成年人进行盘问,如果没有合法证件,未成年人或者儿童不允许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