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公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谭红波:公益圈需要什么样的执行力?

来源:善达网2015-07-06 14:49:12 执行力 公益 谭红波

摘要:公益慈善事业一直在强调“执行力”,怎样才算是好的执行力呢?给我们一个目标,让我们知道,怎样才是有效公益所需要的强大执行力。

公益慈善事业是好事,却并不完善,透明度和效果曾引发强烈质疑。如何建立、重塑公众的信任?从一个项目的调查、设计、筹款到实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那么,在公益慈善项目中,到底怎样做,才能体现良好的执行力?

《善达网》就此采访了泛海公益基金会项目高级经理谭红波。作为“贫困生”出身、多年来关注三农、乡村教育的资深公益人,他如何走上公益这条“不归路”?从组建社团,到就职于国际、国内公益基金会,他用案例说明,什么事良好的执行力。

 

因为他们

我才一步步走到现在

《善达网》:你曾说过,自己“出身贫困”,当时家庭状况怎样?

谭红波:走出大山之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公益。上大学,第一年的学杂费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家人多方筹措,才好不容易凑足了。

大一下学期,家里发生变故,我把初中刚毕业的妹妹接到身边,帮她找工作,正赶上“非典”,工作太难找了。一个月之后,因为坚持不下去,我想到了休学。

学校和系里了解了我的状况,没同意我休学,反而帮我在学校里找了勤工俭学的工作,又帮我申请奖学金,老师也给我捐款等等。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学校和老师给予的帮助,让我感觉到无比温暖。

《善达网》:后来的学习、工作,都顺利吗?

谭红波:大三那年,我写信给美新路公益基金的主席叶祖禹先生,希望他能给我一个锻炼和发展的机会。叶先生让我去做“大朋友”项目的助理。

三个月之后,叶先生和我详谈了一次,他认为我并不适合大朋友这个团队,如果他坚持留我在那里,并不利于我的发展。所以,我离开了美新路。

一直到现在,叶先生都是我非常佩服和尊敬的一个人。

《善达网》:离开美新路之后,下一步怎么走的?

谭红波:离开美新路之后,我只在北京呆了不到半个月,就去了杭州,那是2005年8月初。

在做西部阳光行动的时候,认识了罗先生,他在北京有一家公司,同时他也是明日中华教育基金会的理事,认识他那会儿,他们正帮青海乐都的一些学校援建图书馆,我介绍了北京可以采购低价图书的书商给他,并和他一起去挑选、托运图书,然后就一直帮他联系、跟进明日中华的项目。

后来,他的公司搬到杭州,他让我过去,在他的公司里工作,同时,还能继续帮他处理一些基金会的事务。这段经历,不仅在经济上,改善了我的生活状况,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还有做人、处事的道理。

 

公益

人生的第二步

《善达网》:大学期间就开始做公益,是什么激发了这个想法?

谭红波:大学四年其实没正经学什么东西,就忙了三件事儿——勤工俭学、搞社团、搞西部阳光行动。为了生计和继续学业,我做家教、收废品、当学校保安、发小广告。对于一个刚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来说,那个时期,体味了太多的酸涩苦辣,也是在那时候,接触到很多农民工,了解了他们的艰难处境,于是想到搞公益性学生社团,去帮助农民工。社团发展了,又开始关注农业、农村。大学生西部阳光行动中,组织大学生开展下乡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落后农村的现状。

再后来大学毕业走上公益的不归路,与这一段经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这一段时期认识和接触的人,让我将工作锁定在了公益这个行业。

《善达网》:和现在比,那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

谭红波: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有理想,有干劲,有热情,无牵挂,所以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公益项目,尤其是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等大西北,都撒下了我爱的“种子”,所实施的项目涉及农村教育、医疗、妇女能力建设、社区发展、救灾及灾后重建等领域,像宁夏西吉的女村医培训、顾沟的坡田改梯田项目,还有甘肃的学校援建,玉树的养老院援建等项目,直到现在,这些项目还在产生持续影响。

《善达网》:那你做公益,家人支持吗,这方面有没有压力?

谭红波:还好,我父母都是农民,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到底在做什么,对他们来说,我在北京能有一个工作就很好。我爱人觉得,做公益是好事,她是做商业的,可以给我很多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让我看的更清楚,不会特别极端,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善达网》:未来会不会考虑在公益领域里创业?

谭红波:目前还不会考虑,因为我更喜欢在一个领域里深入发展,比如基金会的发展、项目管理运作,我没想创业,不知道做什么,那会牵扯很多精力。

 

缺乏执行力之痛

该如何治愈

《善达网》:你在国内外的公益基金会都工作过,有什么区别?

谭红波:国外公益事业发展早,比我们要先进很多。主要就体现在管理体制和人员执行力上。他们的体制很健全、分工明确、强调执行力,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公益。

《善达网》:怎样才是好的执行力?

谭红波:举个例子。玉树地震之后,救世军派我过去,首先寻找需求。联系当地政府、走访灾区灾后重建点。

救世军香港给我打电话说,“我们会派个人过去帮你忙”。就从香港派一个人过来帮我,这个人就是现在救世军中国的负责人。

走了几个帐篷就发现,他们最急缺的不是食物和饮水,而是床,人们都睡在地上。

玉树地处三江源,地下水随处可取,水质非常好,可以直接饮用。这也让当地很潮湿,人们睡在地上容易生病。我们就上报了这个情况,决定给玉树灾民提供折叠床。

跟当地民政部领导沟通后,按照他们的数据,当地有两万户居民,每户2张床,我们需要购买4万张,市场询价每张150元。我跟中国区负责人汇报了这件事,当时我还很担心能很快申请到吗,600万元,这么大金额,又很急,因为玉树人急需这批床。

负责人说,你把当地需求写清楚,提交给香港这边的筹款部门。公共关系部负责筹款,他们拿到申请文件之后,很快就决定找香港政府去申请这600万。

香港政府为玉树捐款2个亿,其中1.5亿直接捐给青海省政府,另外5千万由香港的民间公益组织去申请,然后拿到玉树实施各自的赈灾项目。

我们把申请提交给救世军香港公共关系部的第二天一早,结果就出来了——香港政府同意拨款给港澳救世军,进行玉树救援工作。当时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600多万元。下午,香港政府网站上,已经公布了给我们的这笔拨款。

《善达网》:他们真的很有效率,特别是在几个关键点上,执行力很强。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体制上的完善、提高执行人员的效率

谭红波:这个项目让我印象深刻。在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上,他们主动派人来给我支援,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深入了解当地需求的时候,我一个人显然力不从心;第二个是拨款下来之后,购买物资的时候,又派过来三个工作人员。

第二次派人过来,可以说是协助,同时也是相互监督。在当地购买4万张床,要尽可能快的找到生产厂家,还要从中筛选出几家价格公道、产品质量好的厂家,我确实需要有人分担这部分工作,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四个人相互监督、互相商量,既能避免工作出错,也能免去被金钱诱惑而犯错的可能。这次派人过来,还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我也是第一次造作这么大金额的项目,如果是我一个人,我心里都会打鼓。

筹款部门的高效,是玉树援助能实现高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能那么快搞定那笔庞大金额,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专业度上。他们拿到一个申请,了解情况后,马上就知道这个项目该找谁要钱、谁能给和谁能给得起,才能最快速度完成筹款。

在这个项目中,港澳救世军在管理上很完善,从每一个程序的处理,到人员配置,都实现了高效,人员也很专业,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后,我们拿到的600多万元,包括4万张床和后来调查到的其他需求,比如油面、酥油茶等,都是在当地购买。

《善达网》:那后续工作呢,比如,有没有物资分发之后的跟进,这些物资是不是及时到了灾民手里。

谭红波:救世军香港那边派人过来验收,查看这次项目的实际效果,是不是及时、有效,结果他们很满意。

那期间,我们在玉树也有别的项目,是跟香港的一个慈善组织合作的,那个组织由演艺人员组成,他们为我们一个项目提供了资金。项目实施之后,他们派演员莫少聪过来验收成果,我作为项目验收人员,和莫少聪一起在当地走访,他回去之后,跟他们慈善组织反馈情况,说我们确实做到了预期目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