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公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

变身公益企业,却不妨碍它继续赚钱

来源:社会企业观察2016-03-14 15:39:18 公益 企业

“成为公益企业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赚钱或者不看重商业操作了。我们只是把盈利性架构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来撬动人们参与到社会改变中来。”

—— KICKSTARTER 创始人/CEO  Yancey Strickler

去年,打开kickstarter网站时,首页会跳出来一封告知信,kickstarter的几位创始人Yancey Strickler、Perry Chen、Charles Adler表示,公司已经从股份公司(Inc)改成了公益公司(PBC — a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公司性质的转变将对kickstarter今后的方向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虽然它依旧盈利,但是作为公益性公司,它和盈利性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公益性企业在做决定时除了考虑股东利益,还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利益,它具有更高标准的企业宗旨、问责制度和透明度。

许多科技界的创业公司都想成为“独角兽”那样,在自己的创富过程中实现 10 多亿美元的公司估值。然而 Kickstarter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杨希·斯特里科勒 (Yancey Strickler) 和佩里·陈 (Perry Chen) 对这种创富神话却并不感冒。

Kickstarter 是全球著名的众筹网站平台,人们可通过该平台募集资金从而完成从烹调器具到电影拍摄等各种五花八门的项目。作为 Kickstarter 的联合创始人,杨希·斯特里科勒和佩里·陈完全可以让公司上市或者出售给他人,为自己和股东们带来数以百万计美元的收入。但上周末两位创始人宣布将 Kickstarter 重组为公益性公司,这种工商上的变化能够确保金钱或者对股东的回报承诺不会腐蚀公司“为创意项目募集资金”的远大使命。

Kickstarter 联合创始人兼 CEO 斯特里科勒表示,“我们不会出售或者上市。这会促使公司做出我们认为不代表公司最大利益所在的选择。”

在美国几个州当中,公益性公司是一个相对新颖的法律概念。特拉华州是 Kickstarter 重组所在地,该州也是在 2013 年立法承认公益性公司。

作为公益性公司,该独立公共法人实体必须要以服务公共为宗旨并且要将该宗旨写入公司章程(Kickstarter 的宗旨就是要为世界带来创新项目)。董事会成员在做出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到公共利益并且公司也要汇报对社会的影响。

特拉华州州长杰克·马克尔 (Jack Markell ) 在 2013 年立法承认公益性公司的讲话中表示,“公益性公司的出现将会激活私营企业创造公共福利的力量。对于公益性公司而言,利润也绝非业务的唯一目的。”

实际上重组成为公益性公司的决定早在去年 Kickstarter 转变为B Corporation(由一家非盈利 B Lab 机构认证的志愿性组织)就能看出端倪。若要成为 B Corp,公司必须要在股东年度汇报上来满足严格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当然这对公司而言并没有什么法律影响。除了 Kickstarter 之外,4 月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 Etsy 以及美国当红眼镜电商品牌 Warby Parker 也同样选择成为 B Corp。

上述以 Kickstarter 为代表的轻盈利化的行为与众多其他科技创业公司形成强烈对比。近些年来,大笔资金自由流入科技企业,像诸如全球即时用车软件 Uber、房屋短租网站 Airbnb 以及在线存储服务提供商 Dropbox 都从风投手里募集到数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以超大盈利回报风投资本家。

当然转变为公益性公司并不会阻碍 Kickstarter 选择被收购或者走上市之路,Kickstarter 实际上还是一个盈利实体。法务专家表示,作为一个 B Corp 以及公益性公司,Kickstarter 将自身置于一个非常高标准的透明度之中。

了解公益性公司运作的纽约律师凯尔·韦斯塔韦 (Kyle Westaway) 表示,“公益性公司需每隔一年向其股东做社会及环境影响报告。但作为一家 B Corp,Kickstarter 对自己的要求更高,选择每年做一次社会及环境影响报告,这是真心实意提升透明度的表现。”

什么是公益企业?

公益企业是一种相对新型的组织形式,被美国部分州写入了正式法律。

Kickstarter所在的特拉华州则是从2013开始认可这个新的商业形式。按照规定,公益企业必须以援助公众,实现公共利益为企业目标。而Kickstarter的使命恰恰就是:“帮助更多的人将有创意的点子成为现实”。既然申报为公益企业,那么公司董事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必须把公众利益考虑进来,公司也应该报告其决策的社会影响。

“公益企业将会利用私有企业的力量来创造公共利益”,这是特拉华州的政府官员Jack Markell在2013年所说的,他认为这种企业会“把企业运营所获得的利润作为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标”。

Kickstarter的转变发生在去年,当时它决定成为B型企业(B Corporation),一种由非盈利组织B Lab创立的认证机制。成为B型企业前,公司必须符合严格要求的环境和社会责任标准,需要每年向股东和公众汇报。其他公司,包括去年四月上市的电子商务公司Etsy,眼镜连锁店Warby Parker,都被选中成为B型公司。

所有的这些都表现出了和当今许多科技互联网公司完全不一样的行为。在这几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里,像打车软件Uber,房屋短租Airbnb,云端储存服务Dropbox,都从投资方获得了以亿计的融资,意图获得更庞大的利润。

成为一家公益企业并不会阻碍Kickstarter上市或者被卖,它依然是一个利益导向的实体。不过,作为一家B型企业兼公益企业,法律专家认为,Kickstarter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高度透明的位置上。纽约律师Kyle Westaway表示,“一家公益企业只需每两年向股东汇报在社会及环境责任上的表现,但Kickstarter选择了比这个更难的做法,即作为B型企业每年向公众汇报。这代表了对透明度的真正的承诺。”

左为佩里·陈,右为杨希·斯特里科勒,作为 Kickstarter 联合创始人,他们否定了上市或者被收购的想法。

回应投资者的顾虑

2009年,Kickstarter由Chen和Strickler,以及现在已经成为顾问的Charles Adler共同创立。它让任何人发起项目并向公众筹款,并从每一个通过平台成功创立的项目中收取手续费。Kickstarter帮助促成了许多明星产品,比如2014年的美剧美眉校探(Veronica Mars),Pebble智能手表,但同样面临着许多争议和投诉,包括一些音乐家和导演利用众筹集资,但并没有对支持者保持完全的透明。

对于其他公司来说,采用Kickstarter公司章程中将自身定位为公益组织的内容,是完全不可能的。Kickstarter的确也相当支持慈善事业,例如公司规定捐赠5%的税后利润来支持艺术项目,消除不平等。Kickstarter内部也达成了“不利用漏洞或其他方式避税,只依靠合法的税收管理来减少税收负担”的方针。

公司表示,Kickstarter的决定成为一个公益企业,因为每个公司的价值计算方式和法律基础都不一样。

Kickstarter 总部的屋顶花园

当然,Kickstarter仍然还要去回应投资者的一些顾虑。公司目前尚未筹集到多少资金,不到1500万美元(有一些知名投资者),创始人仍然占大头的资产所有权。投资者有Chris Sacca(前谷歌高管,推特的大投资方),Union Square投资公司,以及Jack Dorsey(推特和Square的联合创始人)。

一些投资者说,他们早已知道会如此,Strickler很早之前就明确提出并不想从Kickstrarter获得高回报。Sacca认为,除了收购或上市之外,股东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寻求回报。Strickler和Chen也表示,公司近三年来都有五百到一千万的盈利,这些钱都被用来再投资。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高利润的企业。因此,作为股票所有者,我觉得我会得到回报,”Sacca说。“时机到来时,我相信,Kickstarter将现金返还给忠实的股东。”

Kickstarter 在布鲁克林的总部

转型公益性企业,它到底想干嘛?

佩里·陈、杨希·斯特里科勒以及查尔斯·阿德勒(目前从事顾问工作)于 2009 年 4 月在美国纽约成立 Kickstarter,该网站致力于帮助资金需求方展示项目并向公众筹措资金,作为平台服务方 Kickstarter 会从每一个成功众筹的项目抽取手续费。Kickstarter 帮助促成了很多高利润的众筹项目,例如 2014 年的电影美眉校探 (Veronica Mars),Pebble 智能手表,但同样也不乏各种争论和抱怨,这其中包括一些著名音乐家和电影制片方利用 Kickstarter 向公众筹资,但并没有向众筹支持者保持完全透明度。

对于其他公司而言,Kickstarter 在其公益性公司章程中所拟定的条款或许是令人“深恶痛绝”的。Kickstarter 的实际行动也的确相当慈善,比如捐赠 5% 的税后利润用来支持艺术活动并消除不平等。此外,Kickstarter 公司内部也达成了“不利用规则漏洞或者其他隐蔽但却合法的避税策略来降低税务成本”的意见。

一些投资者表示早有预判,其实 Kickstrarter 的联合创始人佩里·陈和杨希·斯特里科勒早前也曾明确指出并不期望在 Kickstrarter 上寻求大量回报。股东萨卡认为,除了被收购或者上市之外,股东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寻求投资回报。佩里·陈和杨希·斯特里科勒表示,Kickstrarter 公司已经盈利多年,最近三年每年的利润都在 500 万至 1000 万美元之间,这些盈利也被用来再投资 Kickstrarter 业务。

萨卡表示,“这是一个高增长,高盈利的企业。所以,作为股东之一,我认为可以获得相应回报。时机一到,我相信 Kickstarter 会为忠诚的股东带来现金回报。”

鉴于上市或被收购的说法通常是吸引工程师加入创业公司的好办法,所以 Kickstrarter 否决上市或被收购的计划或许会对公司招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 Kickstrarter 联合创始人则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公司的立场会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员加入其中,这些人往往是更加关注总体使命而不是股票价值。

佩里·陈表示,“这会让我们招到有类似理想主义的员工。”

Kickstarter采取非常规的方法让员工行使长达十年的期权,哪怕员工离职。Kickstarter表示有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向股东和雇员们分红。佩里·陈表示,“这并非是巨额彩票,这是每年都会发生的利润分享,我们所有人从自己的创造中获得收益。”他们的终极理想是成为一家能为下一代企业作为榜样的公益性公司。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