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贵州仁怀:发展全域旅游产业

来源:民生网2016-04-29 10:09:24 仁怀 旅游产业 贵州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关键的一年,全国各地整如火如荼的全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助推县域旅游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贵州省仁怀市按照国家“五大行动”计划并结合自身优势,创新“五大项目”新举措发展全市旅游产业,这是酒都仁怀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新高地的有效路径,也是坚守两条底线、推动脱贫攻坚的战略选择。

依托厚重文化、集聚资源优势,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旅游体系,开启全域旅游,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仁怀市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实际行动回答。

依托历史文化,开启全域旅游。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这是清代大儒郑珍路过仁怀的咏叹,道出了仁怀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

仁怀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走廊,是驰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产地,历史上川盐入黔的重要通道,也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三渡转折之地。国酒文化、长征文化、盐运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云帱山森林公园、盐津河大峡谷、吴公岩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现已开发出盐津河度假区、茅台旅游区、赤水河吴公岩旅游区3大旅游区,60处旅游景观景点。被列入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国酒文化犹如赤水河畔一颗璀璨明星,煞是惹眼。

“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堪称“活化石”的传统酿造技艺,加之不可复制的气候和独树一帜的健康品质,成就了享誉世界的国酒茅台和特色鲜明的酱香仁怀。

在仁怀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陶制酒器和疑似宋代酒窖池等文物,无声地诉说酿酒业悠久历史。清道光《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描绘了当年茅台酒的品牌、酒质及生产规模。

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到建国后成为规格最高、彰显高贵的国宴酒、外交礼仪酒,再到如今“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榜首,无不彰显国酒茅台的优雅气质和独特“身份”。

2015年4月,知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刚到仁怀把脉仁怀市旅游产业发展时表示,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唯一性“找魂”,并延展产业链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茅台品牌的唯一性,其潜力价值非常巨大!

依托酱香白酒的品牌影响力,仁怀把“酒”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在“酒”文化旅游上做足功夫。

“十二五”期间,仁怀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酒”始终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加速发展国酒茅台工业旅游、白酒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并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仁怀累计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23.2%。

“一切围绕旅发大会转,一切围绕旅发大会干。”乘着第十一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仁怀举办的东风,仁怀按照“全景域体验、全过程消费、全产业融合、全民化共享”要求,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互动,加快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四游”(茅台镇国酒之心;赤水河酒文化旅游体验带和仁赤高速休闲产业经济带;盐津河度假区、空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五马河、九仓河流域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国酒之心探秘游、长征文化体验游、酱香名酒品鉴游、美丽乡村度假游)旅游体系。

全市做足“酒+旅游、农业+旅游、城镇+旅游、现代服务+旅游、园区+旅游”五篇文章,产业结构围绕旅游调整、城市建设围绕旅游规划、道路交通围绕旅游改善、生态环境围绕旅游保护、消费产品围绕旅游开发、第三产业围绕旅游发展、文化建设围绕旅游包装、品牌形象围绕旅游打造。对旅游景区、特色文化景观、旅游星级景点、乡村旅游进行升级改造和布点规划,完善以茅台酒镇为核心的工业文化旅游景区功能配套,努力建成一批以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和度假养生为主题的景区景点,精心培育山地旅游业态,促进酒旅、农旅、文旅、商旅、城旅深度融合,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遵义市委常委、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表示,抢抓省十一届旅发大会召开机遇,加快把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仁怀的雄心,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业占全市GDP的6%,占服务业的20%,力争把茅台酒文化打造成世界酒文化第一品牌,把茅台古镇打造成国酒之心,仁怀市打造成国酒文化之都、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打造国内外“酒”+旅游名片城市。

在茅台镇中心的赤水河畔,一座具备游客接待、酒文化体验、赛事活动办公及集散场所等功能的茅台驿站已经建成,这个赤水河旅游公路慢行线的起点站将在旅发大会召开之际投入使用。

从茅台驿站顺着赤水河沿岸往北,一条红色橡胶沥青铺设的自行车道途经仁怀二合镇、合马镇、沙滩乡以及习水县部分乡镇,止于赤水市复兴镇,全长160公里。与慢性系统几乎并行的赤水河旅游公路全长154公里。在仁怀境内,旅游公路沿线设有景观带2个、驿站4个、赤水河低空飞行和房车露营地1个。

赤水河旅游公路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目的是将赤水河打造成休闲、度假、体验式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将赤水河流域打造成千亿级的旅游产业带。旅游公路按照“贵州第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最美旅游精品线要求,充分结合沿线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以及丰富的酒、盐、古镇、长征文化等资源,系统打造旅游线景观景点和配套服务设施,着力提高旅游吸引力和吸附力,达到休养、健身、养生、体验、探险的目的,最终实现因地制宜、标准适度、休闲体验漫游的目标。

这是仁怀市为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所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仁怀市委副书记、市长梁铮说,仁怀将以打造赤水河国际旅游精品线和打造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推动旅游提速取得关键性成效。

“酒冠黔人国,秦商聚茅台。”千年古镇茅台,因盛产茅台国酒而驰名中外,因红军四渡赤水”第三转折之渡而载入历史丰功,因不可复制的酱香白酒生产地域而令人神往,成为仁怀旅游业的龙头品牌和推动旅游发展的主战场。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2012年,第一届全省小城镇大会再次提出:把茅台镇建设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镇。为此,仁怀按照“国酒之心、神秘茅台”城市定位,遵循“国酒为根、文化为魂”原则,围绕“规划引领、提升设计、统筹城乡、完善功能、打造特色”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以新带旧、以城带乡、产城互动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把茅台示范镇、茅台旅游综合体、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茅台旅游景区和茅台酒工业园“五位一体”有机结合,总投资256.89亿元,规划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实施“产业壮大、环境整治、交通疏解、旅游开发” 四大工程项目71个,构建“一轴一带六片”的旅游空间结构。

城镇工业化,工旅一体化。围绕这一目标,2013年,仁怀市以工业旅游为主抓手,打造形成酒文化旅游体验环线,南北游客接待中心,国酒生态度假体验区、国酒红色文化传承区、国酒历史生态展示区、国酒现代生态展示区的“一环两点四区”功能布局,建设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精心打造国坛、金酱、汉春、衡昌等一批精品酒庄,倾力打造5A级景区,着力打造全景域旅游,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旅游名镇。

如今,走进茅台镇,入口牌坊、南坳立交、茅台酒厂新大门、白酒一条街、1915广场、杨柳湾商业街,灰色飞檐和砖墙、深色雕花门窗、青石板路,独特的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祭酒台上,世代传承的酒道礼仪庄重肃穆;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阴凝结于酒的智慧让人感慨;茅台酒厂内,神秘的生产工艺让人流连忘返……一幅“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意画卷徐徐铺展、一座美轮美奂的“梦幻水乡”生动展现,让游客从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上领略神秘茅台的无穷魅力。

茅台古镇的建设,打破了仁怀景区景点“群龙无首”的局面。

在做大做强工业旅游的同时,仁怀积极转变思路,聚焦现代农业园区主阵地,通过实施“农旅一体化”战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大力开发美丽乡村度假游、田园风光休闲游、自然景观娱乐游,探索出一条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的新路子,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验并重的结构转型。

全市将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科学布局旅游功能区,分别划分为:怀中醉美文化旅游汇聚区、怀南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怀北酱香酒文化旅游区,实施“五马河旅游度假区”、“苍龙草木年华乡村旅游区”等4个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带。引资建设云天湿地公园、李村湿地公园、温泉小镇、云帱山森林公园、银湖空港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

如今,借助独特的天然禀赋,鲁班生界“苗山人家”乡村旅游、喜头镇云乐新村、九仓三星坝、三合新山村等美丽乡村度假游蓬勃兴起,仁怀•台湾生态农业园、五马桂花垂钓休闲园、苍龙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景区布点,绘就了仁怀致力农旅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画卷,让络绎不绝的游客惊叹叫绝。正在着力打造的坛厂“神采八卦园”、鲁班隆堡生态园、苍龙花木年华农业生态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的也将在全省第十一届旅游发展大会上精彩亮相。

一张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展现了仁怀市旅游业提速发展的缤纷与活力。

完善配套设施,实现旅游“井喷式”增长。

从仁赤高速仁怀站驱车往仁怀市区行驶,一条长6.7公里的中茅大道两旁花繁叶茂、层林尽染。这是2015年由茅台集团和仁怀市政府共同斥资4.3亿元打造的中茅生态旅游文化走廊。

产业增绿、公园添绿、乡村透绿。为了给旅游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仁怀实施“一城一心四线”(即中心城区,茅台镇,遵赤高速仁怀段及中茅快线、原S208线中茅段、坛茅一级公路、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在2015年打造园林式景观1.5万余亩、造林15.5万亩基础上,今年又完成种植花草3000多亩、乔灌木栽植500多万株。全市旅游通道和旅游景观展现山花烂漫、色彩斑斓、层林尽染、蓝天碧水、处处风景的绚丽画卷。

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仁怀市委市政府打出旅游配套服务的“组合拳”,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让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购”起来、“娱”起来。

在贵阳工作的仁怀人熊俊深说,前几年,他陪一位广东朋友来仁怀旅游,两人坐了6个多小时的大巴车才抵达仁怀,一路舟车劳顿,真是尽兴而来扫兴而归。

如今,随着仁赤高速、茅坛快线建成通车,昔日三不沿的内陆县市,形成了连接周边县市的1小时交通圈,茅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预计今年6月首航。大交通的改善,成为仁怀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为让游客住得舒心,仁怀突出功能配套,夯实旅游承载。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特色化”标准,高端打造茅台国际大酒店、星辰尊悦大酒店,建设“杨柳湾”、“茅台人家”、“茅台印象”等一批星级酒店、特色酒店、主题客栈等建设,全面提升天豪、国酒门等20家酒店,目前,全市范围内共有酒店、宾馆、客栈50余家,客房达到1800间,床位达到3000个。围绕核心区景点高标准建成停车场9个、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旅游公厕20座。同时,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智慧旅游等配套设施进行系统布局。

在遵赤高速公路的仁怀服务区,“中国酒都名酒汇”里面白酒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5年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已吸引并精选了仁怀境内茅台、国台、钓鱼台、酒中酒、汉台等30家名优白酒企业600余款品牌加盟入驻,交易额近2000万元,吸引消费者10万人次。

“酒”是仁怀的特色产品,为让游客带回一份有意义的纪念品,仁怀打造了集交易、品鉴、观光等为一体的全套式商业综合体,并综合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模式,精心设计打造了集白酒文化体验、名酒品鉴、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仁怀酱香酒交易中心、仁怀天天酒博会、仁怀名酒汇、茅台白酒一条街等白酒营销平台,真正实现“黔货出山、名酒先行”。

按照文态、形态、业态、生态“四态合一”,在“一城一心四线”重点区域强化旅游业态布局。目前引进北京、天津、成都、广州、浙江、重庆及本土280多家企业入驻茅台杨柳湾街、跃进街、长征街等核心街区和坛鲁工农旅一体化项目园区,旅游人气正在集聚,旅游卖点日益兴起。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支撑点。仁怀市不断升级文化产品,重点建设茅台古镇文化创业园、茅台镇酒文化展示体验区、“印象茅台”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基地,茅台水舞声光秀纷呈展示点亮了茅台“不夜河”,前来观赏游客全棚爆满;即将纷呈上演的《天酿》国酒文化展演,让游客高空乘坐揽车一览茅台胜景之余,观赏精彩的文化视觉盛宴。随着酒都广场、楠竹林森林公园、云帱山森林公园、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博物馆、川剧院、酒都大剧院等文化场所建成,不仅提高“游”的质量,更增添“娱”的分量。

项目引领,品牌开路。目前,全市完成茅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10个、国酒文化旅游区项目5个、赤水河文化旅游带工程项目3个、泛盐津湖文化旅游景观带工程4个、红色乡村旅游示范带工程5个、旅游接待宾馆等基础设施项目8个,生态文化旅游带实施项目35个。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和申报创建,国酒文化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仁怀市茅台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茅台酒厂被评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鲁班生界“苗山人家”乡村旅游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盐津河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坛厂温泉、怀阳洞景区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区,品牌效应的日益彰显,激活了仁怀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今年预计接待游客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

“工农商全面联动,景城产提质升级,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张翊皓表示,我们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旅游破题,目的就是要以旅游带动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大,促进旅游“接二连三拉一”融合发展,努力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引爆点。

在仁怀,酒产业不仅仅是一项传统产业,原生态与有机农产业更不是人民常说的新名词了,酱香酒产业结合原生态环境带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多民族特色产业形成酒+旅+农互通互促,引领农民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梁洪鸣)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