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2016-05-05 09:07:38 警方 马上 商家
近日,一则带有争议性的消息在朋友圈疯传:从4月30日开始,链家、顺丰等多家企业陆续传出将成立失联儿童守护站,为走失儿童提供帮助。
该消息称,从5月25日起,链家地产全国6000家门店将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请家长告诉孩子,只要与家人走失,就去链家,那里的员工会保护孩子,帮孩子回家。
随着网络传播的持续升温,该消息发酵成众多版本,“顺丰”版、“美宜佳”版、“中原地产”版、“京东”版……一时间仿佛形成了一轮全社会企业的“爱心接力”。
@@重庆网警随后在新浪微博上对此事进行回应,指出链家此举等于教一个连路都不认识的儿童满大街去找“失联儿童救护站”,是缘木求鱼,并告诫链家“这不是营销活动应该涉足的领域。”
5月2日,顺丰集团官方网站辟谣称,网传顺丰门店成为失联儿童守护站一事是假消息,并强调顺丰热衷社会公益但坚持方法得当、安全第一,小朋友走失后应第一时间报警。对于网上有人质疑此举为营销炒作,顺丰广东公共事务总助理梁文惠泽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顺丰虽然一直支持公益事业,但做事要讲方法,类似这样的营销手段,顺丰不会涉足。
美宜佳公司则回应称:“该活动属于个别门店的爱心举动,非公司官方组织的活动。”
最先发起号召的链家网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失联儿童守护站”是由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联合多家连锁经营机构共同发起的帮助失联儿童的线下活动。该平台将在5月25日公布这一计划的更多内容。声明中表示,“失联儿童守护站”主要职责是帮助走失的孩子迅速与警方取得联络,从而获得警方的帮助。
孩子走失了去寻找企业店铺求助,靠谱吗?如何求救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羊城晚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分别走访了民政部门、警方、企业、律师和家长。
家长
可能会对孩子“二次伤害”
“如果你家孩子走失了,你第一时间会怎么做?”昨天,大多数家长给羊城晚报记者的答案都是两个字“报警”。
对于有商业机构站成立“失联儿童守护站”,有家长认为,“如果是真的,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他们称,企业站出来帮忙走失儿童的做法,值得鼓励。
不过,多数家长对此持质疑态度,他们表示,这样的做法有些欠妥,虽然企业是出于好心帮忙走失儿童,但该想法并没有从儿童角度去考虑,让幼小的孩童独自走街串巷去寻找企业店铺,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律师
企业参与公益不应越位
“儿童保护是一场全民战争,这次‘社会+企业’(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链家)参与失踪儿童救助,从法律层面上讲没有问题。该平台出发点是以互联网思维综合保护走失儿童。但是问题在于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业如何各司其职,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广东省律师协会未成年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子殷律师说。
郑子殷表示,首先,儿童走失,于家长而言,第一时间当然是选择报警;于儿童而言,要教会孩子走失时找警察或向身边可靠的人求助协助报警,而不是先找到链家“守护站”再找警察,毕竟,链家不是24小时营业,找链家的路上也增加了儿童被拐和发生各种意外的风险。其次,ccser若要跟企业合作,可选择儿童识别度更高的品牌企业,具备24小时营业、连锁性质的便利店或儿童常去的快餐店。
“企业参与失踪儿童救助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做自己力所能及、不添乱的事情。”郑子殷认为,从布局上看,链家的网店分布数量远远不及公安机关的派出所、治安点。从专业上,链家的职员不具备儿童保护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ccser平台是否能有效保证庞大的信息不被泄露。“链家无法取代公安机关的地位,成为走失儿童保护的真正实体。所以,从儿童保护视觉看,这个项目在设计上确实是营销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警方
孩子走失第一时间要报警
去年,新浪育儿曾发起“你的孩子容易走失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父母对孩子的安全非常重视,已经对孩子进行了相关的教育。例如,86%的家长跟孩子讲过如果找不到妈妈该怎么办;68.8%的父母在出门前会经常提醒孩子,如果一旦与大人走散,必须站在原地等爸爸妈妈,不能乱走乱跑;60.2%的家长教孩子辨认警察、保安或工作人员的特征。
调查显示,69.9%的孩子能清楚说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81.7%的孩子知道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不能吃,一定不能跟陌生人走;87.1%的家长在孩子的口袋里放一张有联系方式的纸条或使用防走丢装置。
广州市公安局资深警官为家长支招:家长在日常看护儿童的过程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时刻提高警惕,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家长视线范围;不要把孩子交给陌生人看管或带走;如果单独带孩子外出,监管人与孩子性别不同,上厕所时,千万不能把小孩单独留下或者交给陌生人看管,一定要带着小孩进洗手间,哪怕让孩子在门口说话,确保他在你身边发现。如果孩子走失,要第一时间报警并积极配合警方开展工作。要提醒孩子提高警惕,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走失后应该站在原地等待父母,或向警方救助……
链家
听取专业意见不会放弃
面对民众的诸多质疑,处在舆论风口浪尖的链家昨天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坚持自己的做法。
链家表示,链家不是要代替警方做这个事情,而是作为一种补充,它更像是发挥一个报警厅的功能。比如走失的孩子看不到派出所,但刚好发现周围有链家门店,可以来此寻求帮助,而链家的员工会在第一时间与警方取得联系,让警察接管此事。
“我们注意到了外界的质疑和关注,会听取各方的专业性意见,但是不会放弃做这件事,因为它对失联儿童是有利的。”链家北京总部公关部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近几日由于被指是在恶意营销,公益项目的几个小姑娘‘五一’期间眼睛都哭肿了,觉得很受伤害。”他补充道,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是出于风险考量,因为如果孩子到来后有什么意外需要担责,但链家认为这对社会有益,所以选择积极参与。
据透露,接下来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还会通过制定手册等方式,对链家员工进行标准化培训,详情将在5月25日时由双方联合发布。目前链家已在一些门店张贴了有CCSER“失联儿童守护站”的标识。
民政
流浪儿童也有保护中心
民政部门也有相应的对失联儿童(流浪儿童)的保护救助措施。在广州有专门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下称“儿保中心”),安置那些与亲人失去联系的未成年人。
据悉,儿保中心救助的儿童为:在广州市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到广州、未发现有犯罪行为、暂时无法查明其监护人、已满6周岁不满14周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对于前来接受救助的儿童,儿保中心将为他们寻找亲人,积极联系其亲属前来接回。
广州的社会组织也有相应的对失联儿童的救助项目。广州市鼎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广州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服务项目,其中就有针对失联儿童的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项目中,失联儿童是关注的重点,一旦发现与亲属失联的儿童,他们将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
他山之石
德国:
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如何报警
在德国,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孩子们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孩子们参观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这些都是孩子们在这期间的必修课程,从而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等等。
美国:
紧急报警系统发动民众一起找
美国针对被绑架或被拐少年儿童设立的安珀警报系统是一个紧急报警系统,由执法机构、广播电视、无线通讯、网络公司、交通运输机构合作组成。当绑架儿童案发生后,该系统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电子邮件等传播方法,告知整个社区绑架案的详细信息,发动民众协助提供破案线索从而早日找回孩子。该警报系统需要严格满足四个条件才可使用,如执法机构必须确认绑架确实已经发生、被绑架儿童面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风险等,因为这个系统不能变成常规,否则市民会习惯地忽略它,自然不会参与到搜寻行动当中。
记者 何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