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6-05-11 10:18:20 汉腾复活记
“品牌logo就是法拉利和菲亚特的结合体,首款车的内饰就是宝马X系列的结合体。”5月9日晚间,汉腾汽车对外发布了新品牌和旗下首款车型汉腾X7,有汽车行业人士对这个品牌作出了如上评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汉腾汽车来自江西省上饶市,其前身是江西蓝途汽车,投资方为众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铁牛集团,为一家集汽车整车生产、汽车冷冲压模具设计制造和汽车钣金件生产于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2013年,铁牛集团投资30亿元在江西上饶建立了蓝途汽车产业园项目,主要方向是零部件和整车的生产,但按照工信部现有的汽车生产企业管理办法,车企异地设立分厂,也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铁牛集团进入江西,要拿到生产资质,也必须按照这一路径进行。记者了解到,汉腾汽车的生产资质是2015年由当地政府主导,重组江西赣州江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将其迁址至上饶而来。
换言之,汉腾汽车与众泰汽车都是直接受控于铁牛集团的两个兄弟品牌。“按照我的理解,简单点来说,汉腾可以被认为是众泰在江西的项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壳资源
此前一直不被外界熟知的汉腾汽车在2年多内不仅完成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在获得资质后不足半年就完成了首款SUV车型X7的下线,对于生产建设周期一般在4年的汽车生产企业并不多见。
快速投建的背后离不开众泰汽车的支持,在汉腾X7发布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款车在外形上模仿了目前众泰旗下热销的SUV车型T600。
但在目前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还需要一家新生的汽车品牌吗?
早在十年前,国务院就曾点名指出包括汽车业在内的行业存在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由此导致行业产能过剩。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曾公开表示,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能达到4000万辆,比全年预期销量高出一倍,产能利用率不到80%。其中自主品牌整体产能利用率尤其不乐观,在抽样调查的19家自主品牌中有15家产能利用率低于50%。
在此背景下,国家一直在鼓励现有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增强竞争力。同时,从2012年开始,国家严格汽车产业的退出机制,多年来一些处于停产或者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即壳资源),将进行整改或退出。
由于国家规定汽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越来越少的“壳资源”成为了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对于江西地方政府来说,利用资本盘活闲置或者说僵尸资源,本身肯定是有好处的。”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江西本来有江铃、昌河等整车制造商,再多一个汉腾,如果做得好,对地方的经济、就业以及汽车行业的规模化效应的打造都会有好处。
在张志勇看来,产业过剩与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目前SUV和新能源都处于风口之上,而汉腾的产品规划中,SUV和新能源是重点,所以如果价格合适,还是会有一些市场。”
引资热情依然高涨
虽然汉腾被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带有过多“模仿”特质,给行业的影响是数量上的叠加。
“众泰这两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地方也希望再复制一个众泰,地方政府招商汽车企业的热情依然高涨。”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包括鄂尔多斯、贵州等地曾因招商引资被整车企业“欺骗”,造成资金、土地闲置等损失。此后,地方政府对于引进汽车企业的态度更加谨慎,但汽车制造依然是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在众泰汽车总部,几乎每周都会有全国各地招商的地方政府人员前来拜访。而众泰汽车一旦落户当地,带去的产值也较为可观,据介绍,众泰落地江苏金坛,很快就为当地创下年收100亿的产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互联网造车概念被热炒,张志勇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新的汽车品牌和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出现,行业竞争也将掀开新的一页。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新一轮的造车热潮或许也让他们有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的“抓手”。
香港首富李嘉诚投资的香港五龙集团在过去两三年间,和云南、杭州以及贵州三地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兼并重组了当地的“僵尸”客车企业,打算进入新能源商用和乘用车生产领域。而日前被央视曝光骗取国家新能源补贴的江苏吉姆西客车厂就是重组濒死的苏州客车厂后诞生的。
近期,又有传言称,乐视汽车正在上海选址,拟将总部搬迁至上海,而上海嘉定和宝山两地政府正在与乐视进行谈判,都希望能让“金主”落户自己的地盘。但乐视方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并未听说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