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2015-01-19 13:39:19 王军:新型城镇化 要以人为本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处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率跨过了50%的节点,有5亿左右的农民,由农村迁徙到城市,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社会变革。
但在经历了十一五、十二五两次城镇化发展高潮后,这种以产业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模式,也带来一些问题:第一,透支了环境红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雾霾、江河的污染等等;第二,透支人口红利。例如很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他们的社会保险和未来还在农村,这反映出社会不公的问题;第三,透支了土地红利。土地财政支撑了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这种土地财政有积极的影响,从商业角度来看是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西安市,都是围绕开发区组团开发,然后发展。然而,低成本的开发模式导致城市的无限制发展,就是摊大饼。
那么,新型城镇化要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新型城镇化应是社会建设引领的城镇化,它的核心在于社会建设引领。
社会建设引领就是要解决人的现代化。解决农民怎么转为城市居民,农村建设用地如何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农业如何转为城市产业:第一通过是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第二是城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第三是让农民带着土地和劳力两个资本进城,这些在西咸新区都有所尝试。
西咸新区设计了现代田园城市,也可称为组团城市的城市布局。在主城周边规划五个组团城市,组团城市周边规划若干城镇,一个是农民聚集镇,解决农民进城问题,另一个是优美小镇,鼓励城市资本下乡建设优美小镇,有意识对一部分村落进行改造,使农民就地城镇化和部分进入市镇。比如,我们在沣西新城规划了一个文教园区,由四个优美小镇组成,一个2400亩地的农田围合在四个小镇中间,农田中心为一个占地160亩的原始村落,通过把它改造成农业公园,使之成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生产加工一体的文化文化小镇。
新的第二点就是产城一体的城市导向。过去强调是GDP导向,或者叫产业导向,产业引导城市发展。现在我们提倡一种城市引导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在以城市为主,产城一体的关系,产业作为城市的主要功能,而不是把城市作为产业的附属,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导向。在国务院对西咸新区的定位里,最特别的一个就是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新的第三点就是要解决城市与环境冲突的问题,就是低影响开发。未来新型城镇化,除了在技术手段,智慧城市、信息化城市以外,还有轨道交通等等,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化的城市。
在西咸新区,我们第一个提出了海绵城市。比如在秦汉新城,原来规划的秦汉广场,是占地一平方公里的一个广场、是一个商业街区,后来从规划上调整为以高强度开发周边,形成一个生态缓冲区,成为绿色湿地广场。
而在沣西新城,在50平方公里的新城市里面,我们规划了一条斜向,东南西北的一条绿色廊道,所有车辆、交通都下穿或者上跨,既是城市的绿色景观带、环境带,也是城市封道,同时是城市雨洪系统的节点,用农村传统涝池的手法做,将来这个地方配合市政设施的改造,在沣西新城50平方公里,再大的洪水,雨水80%、90%全部渗到地下,这样也节省了管径,经济上也是划算的。
总之,新型城镇化,我认为除了智慧城市等技术以外,第一要抓住社会引领城市发展,解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二以城市发展带动产业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第三生态建设提升区域价值,城市开发实现区域价值的商业模式,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可持续问题。城市建设、城市的生态建设,一定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以低影响开发的姿态,高品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