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青岛真的不会被淹吗?

来源:民生网2016-07-19 09:16:21 青岛

每当暴雨内涝占领各大城市,“中国最不怕淹城市”青岛又会重回热门搜索,而美化德国排水系统的文章又在汛期“重出江湖”。 拥有德国人设计的排水系统、一直是处在鄙视链顶端的青岛不会被淹真的是主要借助德国的排水系统吗?

德国地下暗渠占比不到千分之一

“中国网事”记者从青岛市水务相关部门了解到,事实上,目前青岛排水网总长近7000公里,其中,市内三区共有排水管道3000公里左右,而目前保留下来的德国地下暗渠仅剩约3公里,占比不到千分之一。此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青岛排洪畅通不仅依赖于有效运转的排水系统,还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条件等重要原因。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势而建。青岛三面环海,40%以上地形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青岛“少涝”首先得益于丘陵地形的天然优势,可以实现“自动”排涝。而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也使青岛较少遭遇集中的强降雨。

其实,青岛也有不少容易被淹的地方,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公开数据显示,因为更容易出现地势低点,铁路桥和立交桥就成了积水的重灾区。青岛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共有96处排水不畅点,包括10个严重积水点和21个积水点。如何防汛,青岛市防汛部门表示,防汛前,青岛市会组织人力彻底清理所有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

中国城市防涝能力如何?

要设计城市下水道,首先要推算降水在一定(汇水)区域内产生的流量,再根据流量、流速来设计管径大小和分布。简单地说,管道怎么设计,要看天上下多少雨,地上流多少水。中国的城市在降水、地形、城市用地情况各方面都有不同,更不用说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段情况也不一样。仅仅用排水管网的密度、管径大小去比较两个城市的排水管道设计的优劣和防涝能力的高低,并不公平。

那么,要如何比较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劣?让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标准是:这个城市的排水管网能够应对多少年的暴雨重现期,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X年一遇”的暴雨。

中国住建部在2014年最新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对于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有明确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防涝能力应该达到3到5年暴雨重现期,非中心城区达2到3年。此外,城市中心城区的重要地区需要有5到10年暴雨重现期的应对能力,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有30到50年应对能力。

也就是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在内的超大城市和成都、杭州、南京等特大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统都应该有最低应对3年重现期暴雨的能力。

在2011年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宜昌、南宁等城市的设计重现期下限就是1年,南京、扬州的设计重现期只有半年到1年。

由此可见有雨必涝的一个原因在于设计重现期不达标。雨量稍微大一些,这些城市的排水系统就会顶不住,一旦碰上几年一遇的大暴雨,直接变成“海”。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