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关于“下雨”这件事

来源:民生网2016-07-19 09:18:05 下雨

南方城市降水居多。《民生周刊》新媒体记者通过梳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主要城市降水量(2006-2015)数据发现,在2005-2014年全国主要城市年降水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海口、广州、南昌、福州这四座城市均占有一席,尤其是海口和广州,年降水量多次突破2000毫米。

降水居多是否就意味着经常饱受着暴雨“洗礼”呢?

让我们来先看看何为“暴雨”。

降水量达多少持续时间多久才能称为“暴雨”?

中国气象局对“暴雨”的定义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预警的标准是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黄色预警的标准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橙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红色预警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但是,同样一盆水在几秒之内倒光和在一个小时之内慢慢流光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而一场暴雨通常在1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指标任务,基于这点考虑,我们可以采用2016年5月北京市最新启用的暴雨预警信号标准,以1小时降雨量标准(新的暴雨蓝色预警标准为预计未来可能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是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作为参考(不能等同降水强度),推测一个城市的暴雨频繁程度和强度。

以1小时降水量(毫米/小时)为标准,rp5.ru查询 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的数据显示,暴雨灾害最频繁的二线及以上城市是南方以南的广州、海口和深圳。过去的10年里,广州发生了15次1小时降雨量大于70mm的强降雨。这个高度看起来只是没过膝盖而已,在局部地区和地势低洼处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在10年里,广州最高级别的1小时降雨量大于100mm的暴雨发生了4次。

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如何运作?

还记得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超强暴雨吗?北京站气象站观测到,当天北京的1小时降雨量是最大的80mm。这样的雨在广州几乎每年都有,但并没有造成北京721那样严重的损失。

内涝无法避免的一个原因是,城市的排水系统难以应对突降的暴雨。

那么,城市的排水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新一线城市研究室”用一张图进行了解释,通俗而易懂。

城市排水管网跟据道路的分布和走向进行铺设,最终和城市的江河湖泊相连接。为了提高排水速度和效率,在靠近江边或者河边地方会设有泵站,雨水通过泵站被导入江河。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