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2016-12-22 09:38:23 台湾 公务员
2017年1月7-8日,台湾地区第一场公务员初等考试即将举行。2016年,台湾地区报名公务员考试的人数为327608人,录取或及格人数为19163人,录取及格比约为5.85%。
在大陆,公务员考试竞争往往非常激烈,甚至会出现几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情况。那么,台湾地区的公务员体系又是怎样的,公务员考录竞争激烈吗?
政务官“变幻无常”,事务官犹如“螺丝钉”
台湾公务员任用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体系。台湾地区公务员广义的定义来自于《赔偿法》:“本法所称公务员者,谓依法令从事于公务之人员。”所谓“依法令从事于公务之人员”,指不论其是因考试或选举而来,或为任用、派用、聘用或雇用,抑或有无俸给、文职或武职,政务官或事务官,都属于此范畴。而最狭义的定义专指有官职官等的文职人员(常任文官),按照《公务员任用法实施细则》:“本法所称公务人员,指各机关组织法规中,除政务人员及民选人员外,定有职称及官等、职等之人员。”可以看出,最狭义的定义不包括政务官和民选人员,专指事务官。
政务官和事务官的主要区别在于:从性质上来说,政务官是制定政策或参与决策的公务员,而事务人员是执行已制定政策的公务员;从任用资格上来说,政务官的任用是以才能或党籍为任用要件,而事务官的任用是经考试、铨叙取得法定任用资格;从身分保障上来说,政务官随政党进退而进退,而事务官依法任免,其身分受法律保障;从升迁制度上来说,政务官无升迁制度的适用条规,而事务官依公务员任用法规定升等。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政治素人被台湾当局任命为政府各“部委会”首长或政务次长等要职。拿“教育部”来说,马英九执政期间,第一任“教育部长”就由岛内知名新闻传播学者、政治大学校长郑瑞城担任,而目前岛内“教育部政务次长”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良基担任。随着政党轮替,这些政务官退出政坛、远离政治,没有退休一说。正因为政务官的“变幻无常”,台湾“部会”首长犹如“刀尖上跳舞”,动辄请辞拍屁股走人,常被戏谑为“易耗品”。如果要评“内阁”易耗品,“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国防部长”都是热门候选。而陈水扁时代只当了47天“经济部长”的宗才怡,马英九时代只干了114天“财政部长”的刘忆如、只当了6天“国防部长”的杨念祖,则是最短命“部会”首长的有利人选。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是:反正位子也坐不久,拥有决策权的政务官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争议的法案就不提、没办法向媒体解释的法案就不提,结果影响了施政的平稳度和持续性。
相对于没有固定任用制度的政务官来说,事务官更像政府运行机器中的螺丝钉,有一套严格而完整的晋升程序和任用制度,其晋升必须经过选拔和考试,其公务员身份受到法律保护伴随一生,退休后享受相关待遇保障。
初等考试竞争最激烈,录用后月薪2.9万元起
台湾地区行政机关中的事务官依官等及职等任用,俗称“官职并立分类制”。所谓官等,分为委任、荐任、简任三种,代表公务员的“地位”,体现的是品位分类思想;所谓职等,分为第一至第十四职等,以第十四职等为最高职等,代表“任务”及“工作”,体现的是职位分类思想。官等与职等同时并立、相互结合,第一至第五职等为委任官,第六到第九职等为荐任官,第十至第十四职等为简任官,一个官等涵盖若干职等,每个职等又归属于某一官等,体现的是分类思想。台湾地区的“官职并立”兼顾了政府工作管理需要,同时维持政府人事秩序的稳定,透过官等与职等的结合,使得文官地位能与职能权责相匹配。
表一 台湾地区事务官职务结构
台湾地区的事务官具体是如何任用的呢?主要经由考试和铨叙实现,二者并重选任官员。台湾当局“考试院”下设“考选部”和“铨叙部”。“考选部”主管对公务人员的资格考试方面的有关事项,“铨叙部”主管公务人员的资历、任免审查以及考绩登记等方面的有关事项。
一般来说,考试主要发生在事务官的录用环节,但台湾地区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事务官在录用时需要考试,而且其升官等时也需要考试,也就是说考试贯穿于事务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形成了考试全程化的格局。
台湾地区公务人员的录用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共分为三级)、普通考试、初等考试三等,还有专门为特殊机关、身心障碍者、原住民设置的特种考试(共分为五等),主要按照学历高低分类。分级考试的目的在于,既保障各个学历层次的人员分岗位为公服务,又保证公务人员各阶层范围的吸纳与参与。不同学历参加不同层次的考试,录用后的职等不同,薪资也随之不同。比如博士学位获得者可报考高等考试第一级,及格者取得官等荐任中的第九职等任用资格,录用后每月薪资至少为5.8万元(新台币,下同);而年满十八岁者可参加初等考试,及格者取得官等委任中的第一职等任用资格,录用后每月薪资至少为2.9万元。
台湾“考试院考选部”欧阳安琪科长介绍,“初等考试竞争其实最激烈,因为报考条件不限学历,年满18岁都符合条件,但同时政府的录用人数又很少。”查阅“考选部”相关数据,发现初等考试在许多年份的录取率都不足1%,而在近10年5000多位录取者中,大学以上学历占了近九成。“行政类科的竞争都比较激烈,比如一般行政、人事行政、财税行政等,而技术类科的报名人数就相对较少。”欧阳安琪说。据“考选部”统计,2016年高等考试三级报考一般行政类的人数约占总报考人数的9.14%,而普通考试报考一般行政类的则差不多占比为16.85%。
诸多考试科目像一道道关卡,考生想通关并不容易,必须付出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因为是公共行政系,同学中有一半报考公务员。准备考试的过程蛮辛苦的,我还参加了私人机构办的补习班。”毕业于东海大学公共行政系的吴季儒今年参加公务员考试,被“考选部”录取。许宏竹从高职开始就半工半读,卖过早餐,也卖过炸鸡,甚至在路边摊做生意。今年,他参加公务员考试被高普考双榜录取。他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当全职考生,准备考试期间每天至少拿出8个小时来复习。
压力大流动快升迁难,公务员考录吸引力逐年下滑
近年来,据统计,报考台湾地区公务员人数逐年递减成为一大趋势。据“考选部”统计,2010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为536803人,而2015年则下滑到只有327608人。
繁重的公务、差强人意的薪资是导致近年公务员报考人数下滑的重要因素。欧阳安琪说:“其实现在公务员压力比较大,因为民众总是希望公务员能做更多的事情、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务员随时都要回应外界的要求。”
除近年来报考公务员人数逐年递减以外,公务员流动性较高是另一大趋势。这里说的“流动性”并不是说的制度层面的流动性,而是说许多刚入职的公务员屁股还没坐稳,就着急“挪窝”。“春来春又走”,留不住年轻人,许多用人机关单位苦不堪言。针对这种情况,台湾地区《公务人员考试法》规定:高普初等考试及格人员实际任职三年内不得转调,特种考试及格人员实际任职六年内不得转调。
对台湾公务员来说,要想提拔,还要通过升官等考试。与录用考试不同,升官等考试分为简任升官等考试和荐任升官等考试。也就是说,公务员若想从“委任官”跨越到“荐任官”、从“荐任官”跨越到“简任官”,必须参加考试才能实现。当然,不是人人都能参加升官等考试,必须满足相关任职条件和要求。
如果把升官等说成“跨越大台阶”,那在同一官等内的升迁则可说成“跨越小台阶”,既可以是升任较高职等的职务,也可以是非主管职务升迁主管职务。同一官等内的升迁不用参加考试,只需要依照拟升任职务所需任用资格,就学历、职务历练、年资、考绩等进行审核。
表二 台湾地区事务官职务结构与考试对应关系简表
尽管公务员工作繁重、薪资也不算高,但每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报考公务员。一方面,就社会大环境来说,台湾失业率久居不下,相比于“人人可上大学”的高等教育资源过剩现象,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许多人对工作并不挑食。“在这个时代有工作就是幸福的。”吴季儒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心声。另一方面,社会总体薪资不高,公务员干活吃俸禄,还算稳定。许宏竹说,民间薪资太低,许多人月入3万元就算多。公务员工作虽然繁重,但至少可以维持应有的薪资水准。去年落榜今年再次参考的彭韬说,民间企业经常裁员和资遣员工,公务员稳定,加上刚进去的薪水比外面的新人高,对他就比较有吸引力。
为事择人,适材适所,台湾地区公务员的录用考试按照分类分级的思想,以学历和工作经验为依据,对报考者进行了有效的分流,提高了考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加上公务员薪资不高、任务繁重、社会选择趋向多元等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公务员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一本政经工作室出品)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吴储岐)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