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7-06-01 14:26:16 小戏
传的话: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所有小朋友共同的节日。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或机缘巧合,或父母引导,走上了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道路。孩子和戏曲如何结缘?戏曲给孩子带来了什么?让我们走进三个学戏的小朋友,聆听他们的故事。
沪剧
荣获2016年小梅花“金花十佳”
沪剧《回望》中妞儿扮演者
毛珺宜
上海
9周岁
戏曲傍身气自华
一次,外婆外公路过沪剧会馆门口,看到一则招生广告,要教小朋友学说上海话学唱沪剧,就给仅仅6岁还在读大班的毛珺宜报了名字。没想到这个无意的举动,竟培养出来一个熠熠生辉的“小梅花”。
小童学戏曲确实比较辛苦。珺宜在学习沪剧之前学过民族舞、体操,但对一些有难度的身形动作,还是难以把握。获得上海市小白玉兰奖的《瑞珏·洞房》中,有一大段梅林看梅的动作,需要演员跑圆场。跑圆场时脚步要小,频率要快,才会给人以步步莲花婀娜多姿的美感。还有卧鱼、云手、挫步…..许多基本动作非常枯燥,爸爸妈妈和珺珺只能一起看视频,拆分动作。卧鱼蹲不下,一次次摔跤,蹲下去了又起不来,妈妈只好拿着戒尺在旁边,如果动作做得不到位,就会用戒尺纠正动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舞台上看到了一个年龄虽小,但唱腔动作都有模有样的小瑞珏。
毛珺宜固然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让爸爸心疼不已。但同时,他也惊喜地看到珺珺成长的进步。沪剧唱词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唱段中还有比喻、拟人、排比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潜移默化提高中提高了珺珺的文学修养。因为唱《瑞珏》,珺珺阅读了《家》;学习了《夜审》,珺珺看了《红岩》;为了理解李建华老师表演的刘步蟾,珺珺寻找了大量关于北洋水师和邓世昌的材料….
毛珺宜每次演出前,吕贤丽老师都要和她强调:“上了台,就要专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哪怕台下着了火,一切都与你无关。”毛珺宜也把这种专注的劲头延续到台下。学戏的孩子很辛苦,不仅闲暇时间都贡献给了戏曲,有时候巡回演出、排练也会占用学习时间。珺珺会抓紧一切时间,无论现场环境是多么嘈杂,她都会专心把自己手中的事情做好。
“许多家长都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让孩子学习舞蹈、芭蕾,有的还学习高尔夫、马术等所谓‘贵族’运动,想要培养孩子的气质。传统戏曲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戏曲中的身段,最能够让孩子体现气质。比如人群中的珺珺,定格的微笑、站姿,就有说不出的优雅。”毛毛爸爸一提起女儿,就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去年,毛珺宜有了个小妹妹。虽然妹妹只有6、7个月,却是姐姐的忠实听众,几乎从一出生就听姐姐唱沪剧。有一次电台里在放姐姐的唱段,妹妹连奶也顾不上喝扭头循着声音寻找。“如果妹妹喜欢,我们一定也支持妹妹学戏。”
京剧
荣获2016年小梅花“金花十佳”
连续三年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晚节目录制
岳子豪
辽宁大连
8周岁
京剧台上我当家
岳子豪第一次在央视舞台上公开表演只有三岁,是参加2013年“首届少儿京剧大赛”年龄最小的选手。那天抽签有点靠后,轮到子豪已经将近晚上11点,按照往常,3岁的小娃娃早就已经进入了梦乡,岳子豪闹了一点小情绪,被妈妈抱上了舞台。不过鼓点一响,主持人一喊开始,小子豪精气神就上来了。诙谐有趣的《报灯名》配上有模有样的动作、眼神,再加上小娃娃的真性情,受到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喜爱,评委打出了满分。喜欢他的网友还做了一首打油诗:“三岁登台岳子豪,居官七品着红袍。虽然诸事略懵懂,大雅幼雏首出巢。别看妈妈抱上场,休提起板两翻敲。少京大赛第一届,开口一鸣惊尔曹。”
说起岳子豪和京剧的结缘,与做京剧演员的爸爸岳峰是分不开的。在小子豪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岳峰和儿子在家里的互动游戏就是伴随着京剧节奏互相对打。在儿子会说话了之后,还要加入京剧的对白。于是,在父子俩一问一答一念一唱中,培养了子豪对京剧的浓厚兴趣。
不过岳子豪对爸爸岳峰扮演的小生不感兴趣,向当地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牟善伦先生学戏。“和牟老师学戏的过程中,看着孩子越来越出色,真的特别高兴。”
岳子豪和爸爸岳峰有时候会同台,不过,因为角色定位不同,岳子豪成了”爸爸””。这种视觉反差经常会让现场的观众拍手叫绝。
也许是学习戏曲的耳濡目染,活泼好动的岳子豪也越来越稳重大气了。各类戏曲赛事,子豪丝毫都不怯场,有时候在公交车上,子豪还会即兴为乘客们来上一段,平时在学校,老师会让子豪给同学们唱上一段京剧。在子豪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戏曲这门艺术。
子豪曾经参与了一档《小老师洋学生》的戏曲综艺,让一群小朋友教两个来自异域的外国人,年纪最小的子豪担任了“校长”。虽然现场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但机灵的子豪第一时间就化解了所有问题。
川剧
杜甫草堂宣传片模特
四川清音《小放风筝》演员
王思迤(小加)
四川成都
6周岁
戏曲连接你我他
小加3岁的时候,到剧场去玩,正巧川剧《尘埃落定》彩排。谁都没有料到这个小不点竟然在观众席上一动不动地看完了整部剧,并喜欢上了剧中的女一号卓玛。当她知道扮演卓玛的演员叫陈巧茹的时候,她就把刚学会的一个词“女神”用在了陈巧茹身上。从那以后,国家一级演员,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的陈巧茹成为了小加的女神。
妈妈以为戏曲热热闹闹,戏服红红绿绿比较吸引小朋友,小加也只是三分钟热血,没想到她对戏曲的喜爱和迷恋,远远超过父母的预期。小小年纪的她就会要求去看戏曲。但是因为年龄太小,剧院怕影响其他观众观戏,常常婉拒。有一次,管音控室的老师见小加实在可爱,就搬了张板凳,让她从音控室的小窗口看戏,小加聚精会神地站了两个小时看完全剧。平时她也会翻出家里的戏曲光盘,一边看一边跟着唱,并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学戏曲。
小加的妈妈也很头疼,在成都,还没有川剧班能够接受3、4岁大的小学员。幸运的是,四川省京剧协会开办了京剧少年班,于是小加终于可以进行系统性的戏曲训练。
尽管戏曲老师觉得小加是个学戏曲的好苗子,但妈妈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她觉得小加只要是发自内心喜欢传统戏曲,在接触全方位知识的同时,保持对戏曲艺术的熟悉,无论她长大后从事怎样的职业,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都会令她受用终生。
也许是喜爱戏曲的缘故,小加的身上有一股子古典气质。许多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找到小加。她不仅参加过川剧《琵琶声声》在成都的IBOX的宣传路演,四川清音《小放风筝》宣传片的拍摄,还化身为杜甫草堂的最小模特,穿着戏服,在金黄的银杏落叶上随着戏曲旋律翩翩起舞,引得游客大为惊叹。
去年,小加跟随爸爸到美国游学一年,临出国前,小加小心翼翼地把戏服整整齐齐地装在了行李箱中,并且和老师王红群约好通过微信学习戏曲。在这一年中,小加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了新的认知,并结交了一些新朋友。她去了迪士尼乐园,见到了绘本里的白雪公主;圣诞节,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扮圣诞树,并收到了圣诞老人的礼物。
国外的一切都那么的新鲜、新奇,但是小加还是有个愿望,让国外的小朋友们也能接触到自己最珍贵的传统戏曲艺术。小加经常邀请朋友到家里看戏曲碟片,可惜外国小朋友看不懂,看一会就玩别的了,这让她有些干着急。不过,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最好朋友Olive竟然理解了《穆桂英挂帅》,还特别喜欢穆桂英这个角色。
“希望我快长大,再到美国,让Olive和其他小朋友们看现场版《西厢记》。”小加仰着头,甜甜地说。
小加的照片登到学校官网首页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传CHUAN工作室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