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情满四合院》登陆北京卫视 戏骨云集“人艺帮”遇上“上戏班”

来源:民生网2017-10-13 10:59:24 戏班 四合院 北京 卫视

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艺照天下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幸福影视有限公司、北京华盖映月影视文化投资管理公司等联合出品的情感大戏《情满四合院》于10月4日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该剧由著名导演刘家成执导,王之理编剧,何冰、郝蕾、海一天、卫紫冰等主演,讲述了发生在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年间,北京四合院里的人文故事、生活变迁和社会百态。

该剧讲述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发生在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何雨柱(何冰饰)是钢厂食堂的厨师,为人善良仗义却口无遮拦,人称“傻柱”。同院住着钢厂工人秦淮茹(郝蕾饰),她讲孝道,又能干,膝下有一儿两女,但丈夫因工伤去世,日子过得比较艰难。院里住着钢厂放映员许大茂(海一天饰),为人自私自利,跟傻柱是对头。院里还住着三位受人尊敬的老工人,人称“三位大爷”(分别由沙景昌、方子哥、李光复饰),一旦院里发生邻里纠纷,都由三位大爷协调解决。傻柱看似不着调,却心地善良,不仅对秦淮茹一家的生活资助颇多,还为孤寡老人聋奶奶(鲁园饰)养老送终。傻柱在与邻里之间的相处中逐渐成熟起来,有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傻柱开办饭店,并把四合院改建成养老院,和所有的“邻里家人”幸福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9月28日,该剧导演刘家成携众主演亮相北京卫视开播新闻发布会现场,与现场媒体、粉丝共话台前幕后故事。

刘家成导演曾拍摄过古装戏、情感剧、偶像剧、农村戏以及军旅戏等多种题材的电视剧,但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题材有着特别的偏爱。此次即将登陆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的情感剧《情满四合院》讲述的就是老北京四合院里的故事。说起对北京戏的情有独钟,《傻春》、《正阳门下》就是刘导诸多优秀作品中的经典“京味儿”作品,《傻春》还曾获“最受电视剧迷欢迎剧集”称号,《正阳门下》则以全国突破1%的收视率成为北京卫视黄金档当年最为卖座的电视剧之一。由此可见,在刘家成的执导下,《情满四合院》这部京腔京味的怀旧大戏必然能够引发北京卫视观众的观看热情。

从《浪漫的事》到《大宋提刑官》,从《鸟人》到《赵氏孤儿》,从《甲方乙方》到《十二公民》,不论是话剧、电影还是电视剧,何冰的名字和形象一直出现在观众面前,而他所塑造的诸多角色也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在新剧《情满四合院》中,何冰扮演傻柱一角,热心、耿直又爱惹是非,是个京味儿十足的“傻”人,但是导演在谈及这个角色时却表示傻柱不傻:“现在的人都太精于算计,生活需要傻柱的‘傻’,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现在社会最缺少的不争名、不夺利。我们北方人管实在、直心眼、的人叫做‘柱子’,因为柱子是直的、实心的,代表这个人耿直。傻柱就是这样简单、善良的人。”这样看来,傻柱不仅不傻,用当下的话来说,还是个“暖男”。而当谈及剧名为何如此“接地气”的时候,何冰表示:“男人就应该有点傻,又得像柱子一样站得住。”

作为一个实力派演员,何冰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认可,面对如今“小鲜肉”的不断来袭,他表示的很淡定并且坦言:“每个年代都看颜值,大家都爱看‘小鲜肉’,没人喜欢看‘老么咔嚓眼’的,而且电视剧本来就是让老百姓赏心悦目的东西,大家喜欢、开心就好。”

不论是《少年天子》中秀丽聪慧的静妃,还是《少年黄飞鸿》中开朗率真的十三姨,不论是《黄金时代》中率性果敢的丁玲,还是《亲爱的》中真情流露的卢晓娟,郝蕾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荧屏、银幕角色,而她也因为长相甜美、气质非凡被观众奉为“女神”。而在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她却一改往日女神形象,化身成为苦命小寡妇,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一儿两女,不仅要靠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5口人,还要时不时面对婆婆的怀疑、冤枉甚至挖苦。对于这样的角色定位,郝蕾也称她为“傻茹”,正好和“傻柱”配成了一对。

郝蕾的演技得到了导演以及剧中演员的认可,但她却透露这部戏最让她惊喜的还是能够搭档自己“偶像”何冰。“我一直特别欣赏何冰老师的戏,学生时代更视他为我的偶像,这次能有机会一起合作我感到特别尽兴。” 而何冰对于郝蕾的这个说法却表示“千万别当真”。并解释道:“那都是演员互相恭维的话,你们千万别当真。”但他同时也承认,演戏棋逢对手,是一件让人觉得特别舒服的事儿。跟郝蕾的这次搭档就是“舒服”。

除了实力派演员何冰以及“文艺女王”郝蕾,《情满四合院》剧中还有很多诸如实力派演员加盟,可谓戏骨云集、星光熠熠间的默契。质男演员海一天、“话剧皇后”魏小军、梅花奖获得者倪大宏、人艺“实力演将”李光复,以及沙景昌、方子哥、毕彦君、沈丹萍等众多老戏骨。有了这么多“实力演将”的加入,刘家成导演更是如虎添翼,他在采访时曾爆料有一场地震戏就是大家合力“N度创作”的结果,“那场地震戏要求是夏天的场景,但当时是11月份天气很冷,拍摄的时候就想着至少让大家就穿着背心、裤衩从屋里跑出来。但等到真正拍摄的时候,他们有跑丢了鞋光着脚就出来的,有不穿背心光膀子跑出来的,还有特意把自己弄得特别狼狈的……这些演员的这些创作,为的就是把地震时的众生百态真实地展现给观众。可以说每一位演员都为这部戏付出了很多。”

(王治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