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17-12-21 09:32:27 于志学
于志学,1935年生于黑龙江,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作品《冰雪山水系列》享誉盛名,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等冰雪美学的核心思想,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冰雪山水画》系列及学术研究理论。作品曾获得1979年作品《塞外曲》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全国美展金奖等重要奖项,作者本人2006年获黑龙江省 “文艺终身成就奖”。
《冰雪山水》的画风蕴涵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机勃勃的伟大精神与冰川风光自然内美的美学取向。北国冰雪的苍茫世界对画家于志学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基础,穷年累月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是漫长的过程,艰难而又寂寞,养成了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念,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冰川山水》系列作品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有致,用笔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冰雪山川纵横有序。几十年来,这种独特风格,逐渐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艺术领域中,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滋养着当代书画艺术。
冰雪山水画派现在是写实的,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抽象的。画家于志学幼年在东北黑龙江广袤的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度过,几十年里,一直在冰雪山水探索之路上,在一次查阅资料过程中他发现,在中国美术的宝库里,没有一张作品是描写北国风光的,即使画雪景也都是江南小雪。于志学先后用各种传统的方法画了很多雪,一次他舅舅评价于志学画的雪像石头,这样的评价对他来说确实是个打击,感觉到传统画雪的技法根本行不通,若想画好雪景,必须锻造一把全新的钥匙,只有它才能把北国冰雪风光大门打开。
后来,在一次创作中于志学不小心把“胶”洒在了宣纸上,染上“胶”的宣纸没舍得扔掉,晾干之后在上面又画,结果惊奇地发现胶所染过的地方,墨上不去,却变成一个白块和大自然中的雪一模一样,他当时激动万分,依稀找到了表现雪景的技法,把胶洒在宣纸上的效果,就像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发现在生宣纸上作画比在熟宣纸上作画水墨效果更容易晕染一样,这种偶然天成的效果算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也是因长时间探索才给了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