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县探索“联村+社区+片区”新路径
来源:民生网
2024-06-12 15:12:33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时代的命题,让人民群众更幸福是党员干部永恒的主题。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抱团发展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共赢”“幸福食堂让我们感到了幸福生活的滋味儿”......湖北省宣恩县不断探索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民生保障底色更浓,幸福生活成色更足,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联村区域,抱团发展

宣恩按照党建统领、部门协作、乡村实施的原则,组建联村党委,实行“支部联建、资产联享、集体联营、基层联治、文明联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破解“弱村发展难、强村突破难”瓶颈,走出了“建强联村党建大联盟,激活集体经济大发展”的特色之路。

万寨乡向家村、芷药坪等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4个村组建的联村党委集聚项目、人才、产业等资源,通盘谋划,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联村成立联农经营公司,流转闲置土地1120亩、整治撂荒地480亩,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耕研学、餐饮民宿、采摘体验、观光露营、水产养殖,助力村民和集体经济增收,成为国家全景展现乡村振兴重要题材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地。

椒园镇以黄坪村为主导,联合椒园社区、锣圈岩等3个村,联村党委将资产管理作为项目主体,实施资产运营管理、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项目10多个,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800余万元,兑现集体经济发展绩效激励20万元。

高罗镇麻阳寨联村党委由地域相邻的“宣南粮仓”麻阳寨村、“红色沃土”光荣桥村、“油茶花海”熊洞村和“生态茶园”龙潭河村组成,主产茶叶、羊肚菌、油茶等,4个村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麻阳寨村入选2024年全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

城乡社区,幸福弥漫

小社区,大天地。尤其是易地搬到新社区后,一些群众觉得自己是“外来户”,心理上有生疏感,如何让大家尽快在思想上认同、生活上融入、文化上融合,成了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一个新难题。宣恩通过让社区党组织“统起来”、辖区党员群众“动起来”、驻社区单位力量“聚起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促进搬迁社区多元文化适应与认同,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宣恩以兴办幸福食堂为小切口,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县已建城乡幸福食堂6家,解决孤寡、空巢、高龄等老年人、务工人员“食为天”的问题。

2023年2月,长潭河侗族乡长兴社区建起了共享食堂,居民家门口的“暖心饭”一荤两素一汤一凉菜每天准时香气四溢餐桌飘。“早餐加臊子才5元,中晚餐7元,而且菜品多,特别好吃,环境干净卫生,还结识了许多好朋友,生活既养了胃又有了味。”食堂常客91岁的覃章堂、五保户江维安发出感叹。针对部分老年人“三高”问题,食堂菜品以低油、低盐、少糖、清淡、软烂为主,在菜肴品种、做法以及服务等方面听取就餐老人们的建议与意见。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食堂师傅和社工还根据需求送餐上门。每逢双休和节日,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吃饭成了横亘在该社区鞋厂员工面前的一道难题。社区食堂急人所急、解人之难,按时为这些孩子提供用餐。该社区周边种植茶叶较多,有两家茶叶加工企业,为方便没有固定采摘时间的茶农和采茶季节工吃上热乎的饭菜,食堂提供就餐、打包一条龙服务。

万寨乡向阳社区幸福食堂今年1月开业,不少易迁群众和周围居民纷纷前来尝鲜。“菜品经常更新,价格公道,很适合我们的口味。”

以解决就餐难题、减轻养老负担、增加社交渠道为主旨的珠山镇兴隆社区邻里食堂,主要提供早中餐。食堂员工黄娇说,“60-80岁的老人打5-6折,90岁以上老人免费。90岁以上生日当天到店就餐还赠送蛋糕。卓光荣等3名90多岁的老人天天来。”

村组片区,面貌巨变

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区,对于促进区域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放大示范效应、发挥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文明村万寨乡伍家台村十四组54户206人,加上规划的15组10户,组成水田坪片区。这个片区紧靠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和云华伴山度假区,怎样借景推进、借势发展,实现建设“贡茶小镇后花园”的美好愿景,成了村民的一致梦想。

2023年12月,工作专班和片区理事会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鏖战半年,高标准治理农田36亩已完成60%以上工程量,新修宽5.5米、长1.2公里公路路基到度假区,14户连户路已硬化600多米,整修公路边沟1500多米,44座坟墓治理已完成15座,家家户户改造庭院(新建花台、种植花草、平整院坝、粉刷墙体、修建工艺栏杆等)。年近古稀的村民陈行宇感慨地说,“我早就想这么干,终于遇上了好机遇。三层楼的新房子已建好,这次建花台14.5米、栏杆18米花了6400元,硬化院坝花了17600元,家庭环境这么美观舒适了,即使差点帐也很值。”

晓关侗族乡桐子营村1、2组组成的杨家河片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风文明,以人居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训家规、新风新貌等200多米的文化墙,新建文化广场、休闲亭、连户路,治理坟墓52座。村民踊跃捐资20.8万元,创立微空间、打造微景观,已完成“五小园”建设40多户,片区人文精神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珠山镇宝塔社区5组桂花苑片区毗邻宝塔山森林公园,2022年7月以来,干群共谋,40多户居民投资投劳,共建共管院落改造、环境整治、文化活动,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凝聚力显著提升。居民李世新率先贡献自家墙壁制作墙绘,种植花卉,美化庭院,又投入2万余元将闲置的房间改成卫生间,方便南来北往的游客。

如今的桂花苑片区,红色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文化墙画、彩色公路、一户一景、一院一韵的独特风景,已成为城乡居民与外来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李明然)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