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润州区京畿路的韵味:在时光褶皱里绽放的烟火与诗意
来源:民生网
2025-03-20 16:57:11

当清晨的木匠铺刨花与咖啡店的奶香一同升起,夜晚的门楼在灯光中与手作店的霓虹交映。游客们在网红甜品店品尝着生活的甜蜜,老街坊们在晴朗的日子晒棉被,与拍照的年轻人相视一笑……信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京畿路网红街区,感受到的是可触摸、可体验的生活场景,是时光褶皱里绽放的烟火与诗意。

京畿路,这条蜿蜒于镇江云台山与宝盖山峡谷间的陡坡老街,以40度的青石板路镌刻着时光的沟壑。南宋《嘉定镇江志》中“金鸡岭”的传说,为这条古驿道平添神秘——云台山与宝盖山如巨翅舒展,峡谷似鸡背蜿蜒,金鸡啼鸣的祥瑞之名,寄托着古人对行旅平安的祈愿。清代的《京江廿四景》以《京畿晓发》定格了商贾马队穿行关隘的盛景,而辛亥革命英雄李竟成捐资修筑的“竟成马路”,更让京畿路成为近代镇江拥抱现代文明的见证者。  

民国时期,西洋邮局的罗马门柱与门楼的中西合璧楼宇在此交相辉映。大清邮政总局的红色砖墙下,曾流转过长江南北的万千家书;瑞芝里、吉庆里的青砖门楼间,藏着商贾巨擘的财富密码与江南民居的匠心。这些建筑不仅是凝固的历史,更是润州区“以文塑城”战略的根基。  

老街的“文艺复兴”  

曾经的京畿路,在国营经济浪潮中褪去繁华,木匠铺的刨花、弹棉花的弦音、老澡堂的氤氲蒸汽,成为市井烟火最后的坚守。陈师傅的木桶店前,杉木香气与南京、安徽客人的谈笑交织;弹棉花的老夫妻,用木槌与弓弦将时光弹成绵密的经纬。然而,老街的沉寂并未持续太久——润州区委区政府以“微更新”替代大拆大建,启动了一场“政府引导、居民共治”的复兴实验。  

2024年,润州区金山街道发起“梧桐街事会”,将商户、居民、文保专家拧成一股绳。斑驳墙面上,镇江锅盖面的彩绘与复古小卖部的涂鸦跃然眼前;“京畿”“西大院”的网红打卡墙下,游客捧着咖啡与历史合影。政府精准引入业态:老澡堂“大兴池”前开出早茶店,大清邮政总局旧址对面引进手工文创店,煤炭店旧址变身糕团糖水铺,既保留市井记忆,又注入年轻活力。更令人动容的是治理细节——便民箱中的碘伏棉签与姜茶包,扫码即达的停车场导航,让游客的每一步都浸润温情。  

润州区委书记徐心田在参加“梧桐街事会”时表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服务保障是各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应尽之责。要对照前期梳理的问题清单扎实推动、按期解决。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造提升工作,减少对街区商家正常经营、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合力推动街区实现由“网红”到“长红”的持续繁荣发展。

从历史符号到生活生态

京畿路的复兴,是润州区“双轮驱动”战略的缩影。2019年“镇山·镇水·镇故事”进京推介,2022年“镇江夜美好”品牌打造,老街被纳入全域旅游版图。如今,红卍字会旧址即将改造为市政协文史馆,原大清邮政局蜕变为消防博物馆,历史建筑在功能转换中延续生命。而“种文化”理念的推行,让非遗乱针绣、《白蛇传》主题文创走进社区,居民从旁观者变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  

老城新生的双向奔赴

焕新的京畿路,不仅成为文旅消费的热点,更让居民幸福感“陡坡上行”。社区深入挖掘“熟人效应”在治理中的作用,成立“老街坊”志愿服务队,打造居民商户家门口的“移动”服务平台,党群一心自治自管。商户黄继家感慨:“从前各扫门前雪,如今整条街活成了大家庭。”

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徐燕强调,要在城市管理规范下做好街巷精管善治,推动街区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深化“点”上添彩,更要立体推进“面”上提质,整体烘托出街区特色风景。要让街巷有颜值更有品味。要对历史建筑要延续好历史文脉,保留住城市肌理,提升好传统风貌,让城市温度触手可及、更具活力。

京畿路的陡坡依旧,但步履已不再沉重。既容得下斧凿声中的匠心,也接得住流量时代的喧嚣。润州区委区政府以“绣花功夫”激活历史文脉,证明老街亦可成为文旅融合的试验田。正如余秋雨笔下消逝的傩戏,提醒我们:传统并非注定湮没,只要给予呼吸的缝隙,它自会在现代土壤中开出新花。  

在这里,每一块青砖都是历史的注脚,每一缕炊烟都是未来的序章。京畿路的韵味,恰在于它让城市在回望与前行中,找到了最诗意的平衡。  

(张建霞)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