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勤劳作精技艺,这里的学生会“整活儿”
来源:民生网
2025-04-30 20:42:12

绵延大泽,郁郁苍苍。

沿着盘山公路前行,两旁皆是爬满藤叶的葡萄架,置身在这万亩葡萄园,满目苍翠、生机盎然,这里是盛产葡萄的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大泽山镇,素有“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的美誉。在山脚下,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传承的红色学校——大泽山小学。进入校园,迎面就是“一带、一林、两区、两园、情深深”的生态校园绿色种植园区。而像这样的校内特色劳动教育基地,全市有150余处,让这座农业大市的孩子们从小踩着泥土茁壮成长。

在劳动中感触“泥土味儿”

栽苗培土、修剪枝丫、浇水施肥……这是大泽山小学每一名学生的必备技能。“我们学校专门开辟了‘葡萄种植长廊’,让每一棵树苗都有自己的‘主人’。”校长綦成元介绍说,“基于此,我们的校本《走进大泽山——绿色种植》应运而生,学生们在书中学习葡萄的特性与管理技巧,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种植实践。待到成熟时,还会酿制成葡萄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物尽其用’。”

早在2019年,平度市就率先建立起“教育集团+劳动教育课程中心+学校部门”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优秀学校培育创建力度,推动劳动教育星级学校建设和认定,形成“学校主导、集团协同、科研驱动、示范引领”的区域发展格局。

同为乡村学校的明村镇明村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责任田”、田庄镇张舍小学将传统劳动教育转型升级为“愚公链谷”生态教育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体验劳作的机会。

乡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城区学校则是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打造出不同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以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为例,校内生态园里不仅有瓜果花木,还有一行行、一畦畦的黄瓜、西红柿、韭菜等时令蔬菜。同时这里还是动物们的乐园,鸭子、火鸡、山羊、兔子……学生们在这里识稼穑、强体魄,劳心劳力、亦知亦行。

“吃着自己种出来的黄瓜就是不一样,不论是炒着吃还是洗洗干净吃,总感觉心理甜甜的。”这是来自师生们的共同心声。

一捧泥土、一粒种子,孕育的不只是生命,更是生生不息的成长和希望。

贯通劳动教育全课程体系

基地有了,怎样上好劳动教育这一课?

在平度市实验中学,学校开设了《成长的小麦》《卓越的小麦》等基础课程,并将劳动教育和AI技术有机融合,创新打造AI勤耕园,而“麦田保卫战”就发生在此处。那时勤耕园里的小麦马上就要成熟,却被麻雀给“糟蹋”了,师生们一下坐不住了,集体开动脑筋设计出一款“有声稻草人”,一旦有不明物体接近小麦,稻草人中的传感器便会发出警报声。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还原呈现勤耕园劳动基地的场景,通过远程遥控给小麦喷灌,让劳动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农耕实践特别受我和小伙伴们的欢迎。”参与过学校“麦田保卫战”的张同学说,“只有亲身体验过翻土、除草、播种、育苗、追肥这些过程,才会更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AI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为我职业规划中最感兴趣的方向之一。”

小学重习惯养成、劳动体验,初中重理解劳动、掌握技能,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增强生涯规划,这种学段递进式的劳动教育目标被写进了《平度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同时该文件还规范了课程设置、劳动实践、素养评价等工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

课程想学好,教师配备也是关键一环。平度市创新实施“T+N”星光教师培养计划,坚持劳动教育素养与教学专业素养同步提升,培养复合型劳动教育指导师,目前全市专职劳动教师37人。同时,专门成立三级劳动教育教研组,定期举办听评课、展技能等研讨活动,互帮互学、集思广益,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三轨同步拓展教育空间

平度的劳动教育打破了学校边界,联动社会、家庭形成“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立体空间。

校内,一个个特色“小农场”应运而生;校外,充分挖掘并发挥平度农业优势,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26处,农田绿道、城市社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都成为学生们劳动实践的一方天地。

明村镇明村小学地处平度西部,其所在乡镇有着丰富的特色农业产业。“正是借助结合明村镇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农业文化资源,我们学校积极接洽社会团体,先后成立了蓝莓实践基地、樱桃西红柿种植劳动基地等。”明村小学校长姜晓燕说,“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参与蓝莓、西红柿等农产品的种植管理,还将所学到的课本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家乡自豪感。”

前有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后有三百六十行入校分享。

全市中小学建立起家长职业劳动讲堂,拓宽学生学习体验空间领域,非遗传承人、面点师、道德模范、消防员、法官……各行各业的“专家”们成为学生们的新老师。他们,用职业故事拓展学生的劳动认知,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未来职业做好准备。

当然,这里的劳动教育不是所谓的“打卡拍照”,更在于亲身实践的“沉浸体验”。为此,平度市建立起多元的评价体系,并完善了市、校、班三级考评机制,推动“学生+同伴”“企业+社区”“老师+家长”等综合评价,推行“劳动勋章”“劳动银行”评价模式,开展“劳动小能手”“劳动标兵”“劳动达人”评选活动,探索建立“劳动存折”时长储蓄,高标准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先行样板。

“一勤天下无难事”。劳动教育,不止于一时一刻,更不只于方寸之间,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的有力见证,也会让更多人了解且相信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让每粒种子都相信自己是希望的携带者。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