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时代荣光——一堂穿越时空的革命历史党课
来源:民生网
2025-08-10 22:04:41

“为何说红军万里长征落脚陕北,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我军开展的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蓄积了怎样的磅礴力量?”“新时代强军,如何传承宝贵的红色基因,更好地履行职能使命、续写时代荣光?”……

张爱生正在为官兵授课

八一建军节前夕,驻北京市老干部服务管理局某干休所邀请“红色传记作家”张爱生偕同毛泽东主席生活管理员、85岁高龄的吴连登同志,为官兵带来了一场激情满堂的生动党课,随着一个个问号的循序拉直,官兵心中的疑问随即消解。代之而来的是:群情振奋,灵魂洁净,思想跃升。

党课伊始,吴连登同志缓缓起身,虽身姿不再挺拔,但每一个坚定的步伐似踏响历史的鼓点,承载着岁月厚重的回忆。他那坚定的眼神,透着对往昔岁月的深情眷恋,如老者回忆生命中最为珍贵的宝藏,那些尘封的故事在眼中闪烁出自豪的光芒。面对洗耳聆听的官兵,他以平和沉稳的语调,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缓缓讲述着毛主席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毛主席简朴的饮食起居,到对国家大事的深谋远虑;从毛主席与战士们的亲切交谈,到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每个看似平凡却又饱含深意的细节讲述,都如璀璨星辰闪耀独特光芒,让现场官兵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真切感受到毛主席的伟大与亲和,真切看到毛主席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伟岸身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吴连登

从1964年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一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吴连登担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整整12年。他主要负责管理毛主席一家的生活开支、日常用餐,还包括整理书籍、打扫卫生、管理库房等事务,也会为毛主席放电影等。吴连登曾通过人民网党史频道等平台,讲述他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介绍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工资使用、对待礼品的态度等内容,展现了毛主席简朴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品质,让人们全面领略到一代伟人的鲜活风采。

吴连登正在为官兵讲授毛泽东主席的故事

时间回溯到1935年9月20日,这一决定中国革命重要走向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历经艰辛,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小镇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的消息。随后于9月22日,毛泽东在哈达铺召开的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到陕北去”。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党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命运,更在中国革命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主力部队成功在陕北会师,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保留了最核心的骨干力量。当时的陕北虽然经济落后,但相对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且有一定的革命基础(如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北红军已建立根据地),为红军提供了稳定的立足点。哈达铺可算作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的转运之城,见证历史转折,承载了无数革命者的希望……长征落脚陕北的过程中,党和红军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锤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同时,在陕北开展的根据地建设、群众工作、军事斗争等实践,为党后来领导全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起点。

总之,红军落脚陕北不仅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更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12年的吴连登回忆领袖的日常生活如数家珍,感念万千。

张爱生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他以抑扬顿挫的生动讲述将这堂党课推向高潮。他用丰富的史料,真挚的情感,生动地讲述了由刘志丹、谢子长和习仲勋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从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21日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13年里,毛泽东对年轻有为的习仲勋关怀备至、委以重任。而习仲勋也不负众望,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他的情怀与担当,多次赢得毛泽东的高度赞誉。

1936年,习仲勋受党中央委派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长达6年 。在此期间,他领导关中分区军民屡次挫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军事摩擦,巩固和加强了边区党、政权和武装组织 。同时,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了群众生活,为抗日前线输送了大量物资、粮食和兵员 。

习仲勋在关中分区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表彰了王震、习仲勋等22位在群众中有威望的模范干部和生产英雄,毛泽东便亲笔为习仲勋书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题词,以表彰他不谋私利、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公仆情怀 。 

习仲勋后来回忆说,“这个题词,我长期带在身边,成了鼓励我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 。

1945年冬,中共中央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在中央会议上明确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

习仲勋长期扎根群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 。此后,无论是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还是在绥德保卫边区北大门,他都心系群众,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 。党组织对他作出的鉴定是:“凡是关中的人民,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欢他” 。正因如此,毛泽东称赞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体现了对习仲勋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对其群众工作能力与情怀的赞赏 。

沙家店战役结束后,身为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的习仲勋同志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1947年12月到1948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根据毛泽东批转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诉苦教育的经验报告,结合自身练兵整训经验,开始转入以诉苦和三查为中心内容的整军运动。诉苦,诉旧社会、国民党统治和地主欺压穷人之苦;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这场运动如熊熊火焰,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革命激情。通过整军运动,部队政治觉悟极大提高,战士们坚定了为解放劳苦大众、消灭蒋介石反动军队而战的决心。同时,部队纪律得到加强,团结更加紧密,斗志更加昂扬,战斗力大幅提升。1948年3月3日,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战役胜利,一举歼灭胡宗南集团主力5个整编旅2.9万余人,还击毙了整编第29军军长刘戡、整编第90师师长严明等,创造了影响中原形势的西北空前大捷。大量被俘国民党士兵在运动中迅速被改造为英勇善战的解放战士,他们调转枪口投身打倒老蒋的战斗。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亲切地称赞习仲勋副政委“是我军的好军师”。

毛泽东得知西北野战军开展的“整军运动”这一重要创举后,于1948年3月7日,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的《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评论中,深刻阐明了西北野战军冬季整训的重大意义,将全军范围内开展的民主整军运动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和战术、技术水平,全面增强了全军的战斗力,对人民解放军的巩固扩大和整个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诉苦和三查,提高了全军指战员的觉悟性,加强了部队团结,提高了部队纯洁性,整顿了纪律,开展了群众性练兵运动,发扬了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文章指出西北野战军的战斗力相比去年空前提高,去年最多一次只能歼灭敌人两个旅,此次宜川战役则能一次歼灭敌人五个旅。文章认为宜川战役胜利原因众多,最值得注意的是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这种新式整军运动不仅在西北方面实行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都已实行或正在实行,且是在作战间隙中进行,不妨碍作战。文章提出新式整军运动同整党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相结合,同我党缩小打击面等正确方针相结合,同正确的城市政策相结合,必然会使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敌于天下。

这一运动,如星星之火,迅速在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 新式整军运动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显示出巨大威力,它使人民解放军的数质量不断增强,为全国解放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习仲勋同志为此方面所建立的卓越功勋,必将永远在历史丰碑上闪闪发光。

……

红色基因所蕴含的光荣传统,给官兵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中国革命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伴随着张爱生对红色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讲述,官兵深刻认识到革命先辈的光荣与不易,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坚定了大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党课结束后,官兵们心潮澎湃,意犹未尽。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再苦再累的训练也要坚持到底,努力提高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做习主席的好战士。

张爱生与吴连登(左)合影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这堂鲜活的革命历史党课,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再次点燃了官兵心中的激情;又如澎湃奔涌的浪潮,给官兵带来壮阔前行的动力。它让每位官兵深刻认识到肩负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国家安宁的神圣使命。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投入到训练和工作中去,像革命先辈们一样,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挑战面前不畏惧,用实际行动诠释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同时,这堂充满激情的党课也启示我们: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携手奋进,砥砺前行,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余彦隆 贾伟 吴孟)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