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猕猴桃采收进行时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振兴
来源:陕西网
2025-10-14 18:28:32

金秋十月,三秦大地处处呈现出硕果累累、枝头沉甸的喜人景象。10月13日,在西安市周至县这片孕育着甜蜜与希望的猕猴桃基地内,正奏响着一曲热闹非凡的丰收乐章,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致。

果农们紧紧抓住这好天气,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采摘工作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成熟的“璞玉”猕猴桃从枝头摘下,指尖在猕猴桃与枝叶间轻盈流转,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不仅凝聚着果农们一年来辛勤耕耘的期盼与汗水,更生动地展现出周至猕猴桃产业在品种创新、科学种植以及标准化管理的多重助力下,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作为周至猕猴桃产业的优质代表品种,“璞玉”猕猴桃的诞生历经十余年匠心培育。其选育工作始于2008年,是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陕西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雷玉山研究员带领佰瑞育种团队的心血结晶。作为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种间杂交品种,“璞玉”精准融合双亲优势——既承袭母本中华系品种的优良性状,保障果实品质,又吸纳父本美味系抗病抗逆性强、易栽培管理的特质,为产业发展破解了多项种植难题。

在田间地头,“璞玉”的优势肉眼可见:春季枝条萌发整齐且长势强旺,秋季无二次抽梢现象,有效规避养分浪费;抗逆性表现尤为突出,不仅能耐受高温日灼与低温冻害,更对猕猴桃产业“顽疾”细菌性溃疡病展现出较强抗性。如今示范园内,挺拔稳健的树势、均匀饱满且挂满枝头的果实,直观印证了“璞玉”“易管理、抗风险”的种植优势,也让果农们对这份“丰收答卷”充满信心。佰瑞技术总监,陕西省劳模吕岩介绍。

“科学采收是决定‘璞玉’猕猴桃品质、贮藏寿命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核心要把控好‘采收标准、采前准备、采收方法’这三关。”现场负责人一边指导果农采摘,一边细致讲解。为确保“璞玉”品质达标,采收前技术人员会用折光仪精准测试果实糖分,严格要求可溶性固形物(糖度)≥7.5%以上或干物质≥19%以上,坚决杜绝早采;采收人员需剪短修平滑指甲、佩戴软质手套,使用铺有柔软铺垫的果筐,最大程度避免果实撞伤,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过去摘猕猴桃,只看大小和颜色,常常因为采收不当影响储存和口感。现在有了科学指导,按标准来采,‘璞玉’的糖度、果形都特别好,储存期也长,卖价自然高!”现场采摘工人张宁霞笑着分享采收心得。

如今,通过技术引导,猕猴桃的种植水平明显提升,收入也得到了保障,而基地设立的安全生产监督岗,更从采前准备、采摘操作到分级包装全程把关,以安全生产为基石,强化安全意识教育,让“好果味”有了更安全的坚实保障。

采摘后的“璞玉”猕猴桃会及时进入分级包装环节。工作人员根据果实大小、形状、色泽和成熟度进行精细分级、即食处理及包装后进入市场,确保每一颗猕猴桃都能以最佳状态走向市场。

“我们不仅要育好品种,更要通过标准化管理、技术服务和供应链整合,推动‘璞玉’品种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链协同发展。”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副总经理副研究员李永武表示,当前团队正围绕“璞玉”持续发力,一方面探索更高效的保鲜储存技术,延长供应周期;另一方面着力优化品种特性,培育更适合机械化采摘的类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让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从科研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种子到硕果满枝,周至猕猴桃产业提质增效得益于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的双轮驱动。以“璞玉”为代表的优质品种,将凭品质、产能与产业链优势,成为乡村振兴“黄金果”。未来,随着各领域不断突破,周至猕猴桃将持续释放活力,为经济发展添动力,让“小果实”撑起“大产业”的蓝图成真。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