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书中对人民气象事业发展历程的梳理非常清晰!还有许多故事、细节是我们之前所不了解的!”
“读完这本书,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就从心底里涌了上来!”
“每一章我都做了标记,详细做了读书笔记,以便之后拿出来查阅。”
那么,是怎样的一本书,引起读者广泛热议?
近日,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民生周刊杂志社编辑的《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气象事业》,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党和人民的喉舌,《人民日报》“上连党心,下接民心”,始终以浓墨重彩的笔触,见证和记录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气象事业从一穷二白中起步,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每一步。
从气象部门贯彻毛主席“要常常把天气告诉老百姓”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天气预报,到面对台风的步步来袭,递进式气象服务助各地科学有序防范应对;从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时的激情满怀,到9颗气象卫星邀游太空俯瞰地球的壮丽图景;从枕戈待旦的1998年长江防汛抗洪气象保障,到攻坚克难的“百米级、分钟级”冬奥气象预报服务;从乡村田野里守护庄稼的“气象管家”,到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在蒙古、巴基斯坦等国落地应用——人民气象事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段奋斗故事,都被定格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

1956年7月1日首次刊登天气预报的《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气象事业》通过擘画指引、学思践悟、砥砺奋进、新时代新气象四个专题及后记,生动记录了8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气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集中展现了气象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进历程,充分反映了一代代气象人攻坚克难、逐梦苍穹的“精神史诗”与气象护佑民生福祉、助力国家发展的担当。


这份跨越时空的记录,超越了新闻报道的范畴,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让每一位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人民气象事业蓬勃向上的希望与力量,以及气象人始终不渝的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赤诚与热爱。

有读者表示,翻阅《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气象事业》,最深的感触是气象事业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国家发展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从最初的观测站点到如今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从简单的阴晴预报到精细化的
灾害预警,气象工作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缩影,更是国家治理理念演进的生动注脚。
还有读者忍不住在书中勾画,感慨学一遍《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气象事业》,能加深对气象事业发展演变历史的理解:“学思践悟那一章,编得太好了!建议新加入气象部门的同志,或者与气象部门有联系的广大读者,都可以翻阅这本了解气象事业的快速入门书。”

还有读者表示,今年是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抚今追昔,站在这个历史节点细读《人民日报里的人民气象事业》一书,更加感受到人民气象事业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其中,《气象科学在国民经济上的应用》《气象事业:挺进经济主战场》等报道,从经济社会民生角度切入,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的深情厚望,如今,气象“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责任编辑:贾伟)